□陈之琪(中国人民大学)
春节前夕,一条蓝色鲸鱼横空出世、惊艳世界,搅动全球AI圈。DeepSeek跃然水面,真的令人感叹2025或许真称得上是中国AI大模型元年。
作为一家“纯中国血统”的科技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真的算是个新生儿。
2023年7月中旬成立,2024年底就发布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V3,同时宣布开源。2025年年会开幕,DeepSeek发布最新开源模型R1。
对非专业人士及爱好者来说,“前沿”太虚、且对用户不太友好。但DeepSeek空降操作就是直接免费登录国内外应用商店、免费下载免费使用,二话不说打破了普通用户和AI之间的“接触鸿沟”。
从用户体验来说,国内外用户纷纷对其展开人文数理测评,DeepSeek的反馈结果令人惊艳。和“老牌学霸”相比,蓝鲸鱼的数理算力和人文深度都能和ChatGPT相媲美。
目前来看,比起让用户有“真人感”,DeepSeek行为逻辑与表达都更强调“工具感”——帮助人类进行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思路。信息处理功能、归纳总结能力,尤其是对用户提问的深度理解和其提供解决方案的广度和深度,这才是DeepSeek的亮眼处。
面对AI业迅速发展成熟,很多人觉得“文科已死”,把握方向盘和源动力的在理工、在于对AI工具的研发训练,但恰恰不能忽视,AI的训练者和调用者必须在人文领域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和判断,这决定了AI模型的根本方向。正是在这个层面,“中国家长”研发团队,对高精尖方向的扎根深耕其实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以后期训练举例。ChatGPT的大量后期训练工作需要“AI数据标注员”完成,帮助模型更好地将真实世界“数字化”,形成AI模型对社会的理解——可以说就是个让孩子“建立三观”“形成人格”的过程,“家长”之重要不言而喻。
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角度讲,你学习怎样一门语言,这门语言在语法和定义等方面的一切特征就会在绝对意义上影响人的三观。举最简单的例子——你无法想象一个无法用文字描述的事与物。
或许可以说,打造人工智能仍要以人文逻辑为底层设施,数理技术为上层建筑。因此,“中国团队”对DeepSeek的影响力不只在于“关键时刻”进行价值逻辑判断,更在于从0到1转化中的人文逻辑形成。
当世界目睹DeepSeek通过在技术、市场、文化、服务等多方面深度运用、合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思想,并成功触达世界各国企业与用户,这种“神秘的东方力量”其实是我们正在形成的一种“算法文化自信”。
一个是算法培育过程中的“文化浸润”。DeepSeek曾以大量中国诗词语料展开训练,这种训练路径和ChatGPT是截然不同且具有一定“文化区隔”甚至是“壁垒”的。
语言组织和环境的差异,将代表着自今至未来AI模型成长方向的差异,我们有理由对其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一个是算法实际运用中的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中国各行各业对AI投入实践运用的需求很迫切,但仅凭几家企业很难弥合政策、技术等多方面鸿沟,这样的前期投入成本或令人望而却步。
中国团队对DeepSeek的初期培育即注重中国具体环境,将从根本层面缓和技术实践难题,缩短各行各业发展与AI工具从“磨合期”到“蜜月期”的距离,激励作用不可谓不大。
还有就是立足长远,看到AI算法对人类社会的反身影响和发展促进作用。在用户测评中,DeepSeek能出色地按词牌韵律写古诗词、综合论据撰写时事评论、根据作家风格仿写小说续篇……实践有力证明了其对中华文化领域的特殊优长,是其他AI大模型所不具备的。
在这个意义上,DeepSeek将带来的“算法文化自信”,或许是以中华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解读以及创造性保护休戚相关,填补人类个体所难企及的边界。
进一步来说,当“算法文化自信”真正扎根大众时,也必将带来我们对AI的反省性思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育方式及目标的修正。当AI真正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延伸”,传统“闭卷式”教育恐怕很难成为驾驭AI的缰绳;对于AI的认知广度和深度、调用AI的手段、运用AI工具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算法文化自信”的意义归属。
如今,DeepSeek搅动全球AI风云,绝不只靠用户友好和免费使用,更在于其正以中华人文为底层资源禀赋——这种禀赋以中华文化为基,无法被轻易复制、甚至无法被其他文化完整理解——带有中华文化底色和优势的算法,也将为中国AI注入强大的创造性动能。
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看到,DeepSeek正在向世界展开一波蓬勃涨势,接下来的路还要一步一脚印地踏实走下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