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相继跪下,美会否全力对付我国?要比他强硬,特朗普是纸老虎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桌上动作频频。特朗普团队已经相继和日本、欧盟、英国这些重量级的盟友达成了新的关税协议。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看,这些协议普遍将涉及到美国市场的进口商品关税定在了15%到20%的区间。
这个税率可不低,对于这些国家的出口商来说,意味着成本大幅增加,竞争力被显著削弱,无异于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上加了一道高门槛。谁愿意承受这个代价呢?但是,形势比人强。面对美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分量和特朗普政府展示出的强硬决心,这些被谈判的国家,权衡再三,最终大多选择了妥协。虽然签得憋屈,但还是咬着牙签了。
这种局面难免引人联想:美国搞定了这些主要的盟友伙伴后,下一个关键目标会是谁?韩国那边,谈判似乎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南美一些经济体体量虽小,但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说不定很快也会进入美国的“关税调整名单”。一片忙乱的签字潮之后,许多人的目光自然就投向了我们这边。
不少人开始担忧:特朗普政府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集中火力对付中国,在即将可能重启的中美关税谈判中,再次祭出“狮子大开口”的招数,向我们提出更苛刻的条件。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毕竟美国之前一直将中国视为其贸易失衡的主要对象,“战略竞争者”的定位也从未改变。
不过,面对这种潜在的风险和担忧,我们自己得有个清醒的认识。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永远不能把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对手或者敌人的仁慈之上。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想想看,对方什么时候会主动给你降低关税,甚至表现得“友好”一些呢?那一定是因为提高关税或者保持高关税,反过来会严重伤及他们自身的利益。换言之,对方的行为是利益驱动的,而不是什么善心大发。
回溯到今年四月份的那场较量就很能说明问题。面对美方来势汹汹的关税威胁和贸易施压,我们没有选择退缩或者低声下气,而是在全球范围采取了非常坚定的立场和强硬的反制措施。我们旗帜鲜明地抵制霸凌贸易行为,亮明了决心。当时这一系列行动,确实收到了成效。为什么呢?这背后不是一朝一夕的侥幸,而是有着深厚的铺垫。如您所言,过去这七八年来,我们实际上一直在为此做准备,不管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深化市场改革,还是构建更广泛的朋友圈,推动“一带一路”,都是在不断增强我们自身的韧性和回旋空间。这七八年的积累,绝不是为了低头准备的,而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进行有效周旋乃至反击做的铺垫。事实证明,这种准备是有效的。
四月那次交锋的最终结果证明,不是特朗普政府突然良心发现或变得软弱,而是我们的强硬反制确实打在了他的痛点上。当他发现,关税大棒再高高举起来,真正受到严重反噬、国内企业怨声载道、供应链和市场出现混乱的是美国自己的后院,而中国这边稳住了阵脚、经济和社会大局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出现恐慌甚至“崩盘”,他才不得不重新掂量掂量的。美国内部政治压力的锅盖也被顶起来了。正是这种反制的实际效果,迫使其攻势出现了迟滞甚至退缩。
因此,这个基本的逻辑必须清楚:无论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如何折腾,是和日本签也好,和欧盟、英国签也罢,即使是接下来和韩国、南美国家签了新的关税协议,这些都改变不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国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博弈,其本质和内在驱动是一样的。我们应对他的态度,从来就不会因为他和其他地方达成了协议就有什么根本的改变。这个态度是什么?很明确,那就是比他更加强硬,更具战略定力。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底气?正如您提到的,关键在于两点:知彼知己和自身实力。第一,我们对特朗普政府的“底牌”,其决策的内在逻辑、主要依仗的工具(高额关税)、以及这套组合拳背后可能引发的美国自身困境,看得比较透彻。我们知道他的优势和劣势在哪,知道他行为的边界和顾忌在哪里。
第二,也是更核心的,我们手中确实握有反制的牌。首屈一指的就是稀土这张牌。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众多高精尖产业离不开的关键原材料,其全球供应链的重心在我们这里。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谈判筹码和威慑武器。想靠关税卡我们的脖子?对不起,我们也能在最上游的环节掌握相当的主动权。更重要的是,根本性的支撑在于我们自身的经济韧性和市场规模。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巨大的内部消费市场潜能作为缓冲。这些年来持续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和技术自主,也提升了我们关键领域的抗压能力。体量在这摆着,家底在这垫着,这就是能以“硬碰硬”的本钱。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就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把土地割让给贪婪的秦国(在这里可以比作单方面的经济妥协),就好比抱着柴火去救大火,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一味的软弱退让,满足对手不断膨胀的胃口,只会让对方的气焰更加嚣张,胃口越来越大。对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这种霸凌式的单边主义关税政策,如果我们抱有幻想,企图通过表面的退让、一时的妥协来息事宁人,那结果很可能就是越退越多,最终损害的是我们自身长远发展的根基和战略空间。
所以,真正有效的策略不是畏缩,而是敢于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反制措施针锋相对。这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基于实力判断后的明智选择。只有当对方真正意识到,他所挥舞的关税大棒砸在中国这块铁板上,只会震得他自己手疼甚至内伤加重,感受到实际、剧烈的成本和风险,他才会考虑收敛,“纸老虎”的本质(其战略恐吓大于实际承受能力的那一面)才会暴露无遗。就像四月那次交锋所展示的,只有让他碰了硬钉子,他才会明白极限施压对中国是行不通的。
综上,我们不必过分担忧美国在与其盟友敲定一系列协议后,转而对华加码关税的压力。该来的压力总会来,这是由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本质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我们的态度和策略应当是一贯的、清晰的: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夯实自身实力(尤其是科技和产业链韧性),运用好手中掌握的关键筹码(如稀土出口管理),同时绝不畏惧对抗,敢于在必要时采取果断、对等甚至超乎对方预期的强有力反制措施。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美方清醒认识到挑起贸易战、尤其是对华大规模加征关税的巨大成本和不确定性。只有当对方确信挑衅无利可图,甚至反受其害时,理性的谈判空间才会真正出现。我们的态度就是:你有本事施压,我更有决心反制。这种底气和战略清醒,是我们在未来任何贸易摩擦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