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厉害了。今天,人民日报整版聚焦武汉
405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刚刷到昨天《人民日报》用整版夸武汉,标题挺响亮的——《择高而立、向上而行》。
看完就想说,武汉这几年真是把手里那把好牌打明白了。
别的城市眼红的人才、交通、生态资源,人家硬是玩出了新花样。
先说大学生。
一百四十一万在校生,八十多个院士,听着就吓人。
但武汉没让这些脑袋闲着。
东湖科学城搞出71特斯拉的磁场,破了世界纪录;九峰山实验室的半导体技术全球领先。
关键是真金白银在投入,政府每年十个亿搞创新研究院,钱不撒胡椒面,专攻产业技术转化。
现在实验室到药房的周期砍了一大截,老百姓治病能快点用上新东西。
这种搞法,人才留得住也用得好。
物流这块更硬核。
阳逻港去年吞吐量238万标箱,中欧班列跑了一千多趟。
空铁联运不是新鲜词,但武汉把花湖机场和鄂州机场绑成“双枢纽”,直接打通国际货运快车道。
最近还加开冷链班列,欧洲的牛肉、东南亚的水果直接冷链拉回来。
交通优势转成贸易优势,算是玩透了。
生态牌打得最接地气。
长江江豚从濒危到回归20多头,沉湖湿地候鸟九万多只,水质连续五年达标。
江夏那个废弃矿山改的公园,去年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飙到1200万,比官方报的高一半。
光谷空轨成了网红打卡点,樱花季单日1.5万人次,科技+旅游的路子越走越宽。
最服气的是产业落地能力。
英国王室买的武汉产电动汽车,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武大智能仿生鱼火到国外,微博话题阅读761万。
37个创新实验室挂牌才半年,光电子和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出成果。
资源转优势,听着简单,做起来全是硬功夫。
回头琢磨,武汉的转型没搞虚的。
人才不撒手,物流不卡壳,生态不糟蹋。
转型转得漂亮,关键是真干了实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