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不仅对于当时的大明朝来说,是名扬天下、造福千秋的航海活动,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其不畏险阻、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值得瞻仰与学习。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学习如何跟生活的地球相处,曾经是惧怕自然的力量,对四季轮换、骤雨狂风惊慌失措,通过供奉神灵,期望获得保佑。
而随着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家开始研究并尝试征服自然,神秘莫测的海域,则是其中翘楚。
一度到宋代以前,都没有专业的航海指南,这说明漫长的千百年时间里,海洋就跟玄幻小说中的结界般,隔开不同的大陆,南北半球居住的人,可以全然不知对方的存在。
——唯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佼佼者,才有机会领略大海之外的风光。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浮现出来,郑和的船队到底是怎样横穿印度洋的?毕竟那会儿可没有造出发动机,是什么黑科技支撑他完成解锁大海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成就。
虽说当时没有发动机,但古人的智慧却不容小觑,且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郑和掌握的黑科技。
一、航海指南
首先是航海指南方面,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海道经》,已用罗盘来指引方向和航程,并有十分详细的对许多航线的描述。
南宋时期的《诸藩志》里,也记载出罗盘的干支位置。
可见当时的航海家们,已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即使有据可考的专业指南《海道经》,对方向的形容还是东南西北这类颇为含糊的,但实际应用领域,却能清晰由罗盘定方位。
郑和在出发前,必然会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他还十分有天赋,能举一反三,站在前辈的基础上,缔造出更深的建树。
之所以有此结论,是从《郑和航海图》倒推出来的,这个记录中,航海信息运用大量专业术语,远比在他之前所有著作都要深入。
——如航海信息的计量单位已经不再是方位,而是更、托、指这样明确的,代表着在航海过程中更不容易迷失方向。
并且,郑和还首创出短时段记时法。
在此之前,对于航程时间的记录都采用昼夜来形容,他则通过测速来计算每一段精确的里程,效果自然非常明显,可以提前预知到岛屿暗礁的位置,有助于避开保证安全。
老话常说“尽人事听天命”,海洋对如今的人类,研究的都不太够,更何况是600年前的明朝。
可就在充满着未知危险的情况下,郑和横渡印度洋,绝不是只靠着一腔孤勇,而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第一个黑科技,就是集当年所有航海知识为一身,再做以创新。
二、航海技术
紧接着为各式装备和航海技术,铅锤测深就是相当出名的一个黑科技。
——造型大概是把铁锤底部做成凹陷,填充进油脂等物,系上绳索,放入海中既可以测深浅,还能通过油脂带出的泥砂,来判断海底是泥质、沙质还是石质,从而决定航线。
铅锤测深从北宋时期就广为应用,直到清朝都是航海必备之物。
而过洋牵星术,也是首现于郑和的技术,将天文航海知识跟纬度航行法相结合,判定起方向来会更得心应手。
由此可见,郑和对航海中需要了解的方位、航程、水深及星高,都已有当时最前沿的研究,等于说在尽人事这一块,郑和花费大量的精力做到了。
剩下的就是天命,航海是一件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就像那句“知道再多的道理,也难以过好这一生”,一场暴风雨,就能把所有的计划全盘打破。
三、航线与气候的研究
为了能最大程度缩小气候带来的未知影响,郑和也做了许多功课。
首先就是航线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季风的变化特点,出发港会选属于亚热带季风影响的地区,如福建长乐港。
而航线也会把所有地域的季风都算清楚,好比记载中从福建长乐-爪哇-苏门答腊-古里-忽鲁谟斯这一次航线。
就会先利用北半球亚热带东北季风,再借南半球的热带西北季风、热带东南季风等,通过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跟着季风的转变来顺势完成航线,让一路都顺风顺水的。
虽说郑和船队的木帆船,也有桨能划动前行,但这属于应急方案,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轻易不会采用,大多数的航行,靠的都是风帆。
船员调整风帆来获得最大的风力,因而各个地区的季风就显得很关键,毕竟逆风而行,哪怕一船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力士也遭不住。
郑和把横穿印度洋直到非洲这一路的季风都算明白的话,不光可以借着顺风来航行,还能对是否有暴风雨提前做个预判,最大限度的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气候不会迁就人的行程,只能人去适应它,所以沿途访问国家的安排,也有一定的门道。
好比郑和的船队会分出主次,每到一个地区,就会有多支船驶往不同的国家,汇合的时间点提前定好,以便能完成一年半这个来回航时。
之所以要卡在一年半回国,而不是秉持着既然出去了,就多待一阵子,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原因还跟季风有关,错过提前计算好的各地季风变化,就会面临总有一地不适合航行这样的尴尬局面。
与其一堆人在异国他乡等风来,还不如回国,就算仍有许多任务尚未达标,也可等下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再走一趟。
由此可见,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也并非是为文学创作的夸张写法。
从郑和对全球气候的提前预算,能看出当时的天气预报本事也非同一般,在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帮助下,都竟然可以如此精准的算出各地的季风,不可谓不是黑科技。
所以郑和七次下西洋后,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就让明朝的航海突飞猛进。
明中叶成书的《顺风相送》,就是十分成熟的航海指南了,里面运用的都是非常专业的词汇,从各式精确的数据来让航线成为后面航海者的必读教科书。
总结
综上所述,明朝虽然没有发动机,但郑和有许多的黑科技,理论知识方面,有航海著作《海道经》等,还有未书面记载,但流传在航海家之间的各种航海术。
郑和将其整理跟研究,创新出短时段计程、铅锤测深跟过洋牵星术这样的航海黑科技,对于关键的航向、航深、水深及星高这四种数据有了精确的了解。
并且在对于大自然的驾驭方面,郑和也十分精通,他对沿途航线所经之地的季风都洞若观火,测算出每个地区的季风变化规律,趁势而为,顺风顺水就解锁了新地图。
另外郑和还擅于管理船队,如此大型的航海任务,他却将主、分船队之间各自出发和汇合的路线及地点安排的明明白白,大家有条不紊的跟着计划走,也算人力管理方面的黑科技了吧。
就因各种“黑科技”的叠加,才使得郑和船队实现了在当年难于上青天的航海任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