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4年,AI行业热度不减。不仅很多AI企业传来新一轮的融资新闻,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知声”)也被曝再度向港交所更新招股书,继续其申请上市进程,中金公司与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不过,从目前来看,云知声的上市之路却充满波折。实际上,早在2020年底AI赛道风口正盛之时,云知声就曾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不过仅仅三个月,云知声就撤回了上市申请。而且,期间科大讯飞还出面打假其“财务数据”,让云知声的上市之路,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后的2023年6月,云知声又被传转战港股,也有一段时间没有下文。因此,此番云知声再传上市,最终结局如何,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垂直赛道的玩家之一,云知声由于市场份额较小、市场存在感较低,甚至连年亏损。而且,虽然AI大模型概念正在延续AI赛道的热度,但是其推出的AI山海大模型,也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竞争力。因此,业内人士对其未来也表示担忧。在多重现实困难之下,云知声谋求上市胜算几何?
增收不增利,亏损困局难破
据了解,目前云知声的产品主要用于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领域。其AI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覆盖的智慧生活场景包括智慧住宅、商业空间、酒店及交通等。在智慧医疗方面,云知声还为病历语音输入、病历质控、单一疾病质控及医疗保险支付管理等提供解决方案。
虽然云知声的AI技术应用看似应用场景丰富,但是在商业化层面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报告期内,云知声的营业收入自2021年至2023年度,分别为4.56亿元、6.01亿元、7.27亿元。其中,其智慧医疗与智慧生活部分的营收占比约为为二八开。
过去三年,云知声的营收规模不断增长,但是其净利润并没有水涨船高。相反,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泥潭里。招股书显示,自2021年至2023年底,云知声经调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72亿元、1.83亿元、1.3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4.92亿元。
除以以外,云知声的业绩增速也明显放缓。据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云知声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9.65%、75.29%、31.33%、21.05%。增速放缓程度,可见一斑。
据观察,云知声在营收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不断加码技术研发,但是却没有因此其在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数据显示,云知声的研发开支从2021年1.88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2.87亿元,涨幅超50%。但是,不及3亿元的研发投入,与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
一方面,其虽然在2022年位居AI解决方案提供商Top4的地位,但是市场占有率却仅为0.6%。而排在前面的两个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分别为15.5%、4.1%。云知声与之相比,差距悬殊。
另一方面,AI行业烧钱是常态,云知声的融资成本与经营开支、研发投入居高不下,也导致其亏损不止,这也意味着,云知声不仅需要与其他玩家拼规模,还得拼盈利能力。
而且,随着其推出“山海大模型”并持续研发,相关研发费用势必进一步增长。因此云知声何时扭亏盈利,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业绩贡献微不足道,押注大模型难成救星
在股书中,云知声称,其作为中国AGI技术和AGI商业化方面的先行者,在2017年Transformer算法和2018年BERT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突破后不久,就利用自身在交互式AI方面的研发专业知识以及自成立以来获得的市场洞察力,推出首个基于BERT的大语言模型UniCore。
此后,云知声也将其作为自己的中心技术平台云知大脑的初始核心算法模型,并为广泛的垂直行业的客户赋能一系列AI解决方案。
云知声还表示,其是亚洲最早将AI大语言模型商业化的公司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沉淀,公司很早就开始为广泛的垂直行业客户提供Transformer升级的AI解决方案。而2023年,云知声更是顺势推出自有的600亿个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并持续迭代该模型。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AI大模型赛道出发更早的云知声,在其大模型商业化层面,同样并无太多先发优势。
虽然在招股书中,云知声表示山海大模型已经实现了部分落地应用,并进入了商业化阶段。例如,在一些医院应用了其门诊病历生成系统,在一些火车站提供客服服务等。
但是截止2023年12月31日,使用云知声上海大模型解决方案的客户不足10家,收入也只是在千万元级别,而其营收贡献,也仅仅是云知声全年总收入的2%。由此可见,云知声山海大模型的商业化之路,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云知声的AI赛道还面临诸多实力玩家的激烈竞争。例如,带有浓厚教育行业基因的科大讯飞,就是云知声不可忽略的竞争对手。
而在AI大模型热潮来临时,百度、科大讯飞等也早已入局,而且该类科技巨头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而且,相比百度、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的AI研发投入,云知声的技术竞争力也十分堪忧。
因此,业界对云知声押注AI大模型的前景,也表示担忧。而在传统AI技术及相关产品、解决方案难敌其他竞争对手的同时,在新型的AI大模型领域,云知声恐怕也难以弯道超车,而山海大模型显然也难以成为挽救云知声业绩亏损、市场占有率不足困境的解药。
债务压力巨大,难以摆脱大客户依赖
据了解,云知声除了市场率不高、业绩持续亏损外,负债压力也十分巨大。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净负债为15.39亿元,2022年末增至19.11亿元,2023年末进一步增至22.99亿元。
据介绍,该类负债主要来源于授予投资者的赎回权确认赎回负债,预计IPO后将实现净资产状况。而从云知声的现金流状况来看,云知声也长期处于现金流出状态。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云知声运营所用现金分别约为2.38亿元、1.66亿元和2.85亿元。从年末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来看,截至2023年末,云知声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3.79亿元,而2022年同期则为7411.8万元。
实际上,云知声在现金流吃紧、负债居高不下,与其客户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据其招股书,云知声一直没有摆脱大客户依赖。这或许是因为,其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其议价能力并不强。由此也导致了,其在少数大客户面前,缺少谈判优势,而其回款能力自然也面临考验。
数据显示,2021-2023年,云知声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66亿元、3.69亿元、4.11亿元,逐年走高,应收账款相对于同期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58.07%、61.39%、56.46%。这也意味着,云知声超半数的收入,被下游客户占用,自己在现金流方面,却长期承压。
体现在客户层面,云知声的拓客速度一般,且大客户十分集中。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公司从前五大客户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4.4%、30.8%及27.4%,其中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1.6%、13.1% 及9.3%。
与此同时,在拓客数量增长方面,其近年的拓客规模表现相对平稳,增长并不明显。例如,2020年,云知声的客户数量为459家,而2021年增加至510家,2022与2023年,客户分别增加至538家、555家。表现四平八稳的客户数量,也让其营收规模十分有限,增速也大幅放缓。
由此可见,在营收、现金流等核心经营指标承压之时,云知声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云知声如何提升市场占有率,也是一个问号。
结语
作为炙手可热的新兴行业,过去的AI赛道确实很香,让无数创业者趋之若鹜。但是随着市场经历了几番洗牌,这个行业已经从昔日的拼时机转向了拼资本、资源、技术、市场甚至性价比。所以,整个AI行业也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走向了垂直化、专业化的竞争。
所幸的是,云知声押注的是应用场景十分丰富、离商业化更近的AI语音赛道。只是,这个细分的赛道,也并非人迹罕至,而是越来越拥挤。因此,即使云知声在行业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凭借多年的市场博弈,在行业拥有一席之地,但是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而通过云知声过去谋求上市一波三折的发展史也不难看出,未来的云知声,冲击资本市场也并非一片坦途,而云知声从困境中突围,也唯有将其内忧外患各个击破。
而且,即使云知声有朝一日成功上市,恐怕也只是其全新挑战的开始。希望云知声能够在大模型时代来临时,能够凭借其品牌底蕴、技术创新,在新的领域再下一城,为行业注入信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