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三国时期最优秀的政治家,一世枭雄的曹操,雄踞北方。结束纷争多年的三国鼎立局面,纵观曹操的一生,在人才选用方面向来不拘一格。

新版三国曹操形象 对关羽他赐以高官厚禄,而对于杨修、许攸之流痛下杀手,如果说他反复无常,喜怒不定,却为何又重用把他祖宗十八代骂的狗血淋头的陈琳呢? 饶唇鼓舌 居功自傲许子远 许攸和袁绍、曹操在汉灵帝即位期间就已相识。 早年间许攸曾和冀州刺史、以及沛国首领试图废掉汉灵帝。事情败露后许攸远遁冀州。

许攸老版三国形象 而袁绍此时还在董卓帐下效力,袁绍看到董卓的暴虐残忍。 担心有一天祸临己身,便逃亡到冀州,在冀州看到相识多年的许攸,袁绍自然十分欢喜,自此许攸成为袁绍手下的谋士。 袁绍随着势力的逐渐扩大,开始不满足现状。想占领更多的疆土,和许攸商量之后,便征伐公孙瓒部。 几年的征伐,袁绍吞并了公孙瓒原来的地盘幽州。此时的袁绍意气风发,拥兵十万,成为三国初期最大的军阀。

老三国袁绍剧照 随着袁绍和曹操交战逐渐白热化,许攸也成为袁绍的主谋士。此时的曹操所部的军事实力与袁绍几乎是天壤之别。 虽然曹操已经诛杀吕布,平定袁术,夺回当时的军事重地徐州,可军队不过区区几万人,和袁绍兵力比不足一半。 许攸对袁绍说道:主公,曹操兵力不足我们一半,如果把全部军队用来正面交战那么他的老巢许都兵力一定是空虚的。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派一股骑兵,趁着许都空虚偷袭。 如果曹操回防,另一股军队和正面的军队形成合围之势。必定让他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携着天子讨伐曹操,曹操必然兵败。

许攸向袁绍进言 向来自负的袁绍面对这个曾经的老朋友时,如果能活捉曹操当面羞辱于他岂不是更好。便没有同意许攸的策略。 而此时许攸的家人在这时犯了法,被当时邺城的巡捕们带走。消息传到许攸耳朵中的时候,许攸怒不可遏。 我在前线为主公披肝沥胆、九死一生。我的家人竟然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许攸当即决定投奔曹操。

曹操迎接许攸 曹操听到许攸来到的消息大喜:“许攸来了,大事可成。”连鞋子都没穿好就匆匆会见了许攸。 许攸面露倨傲率先发问:“阿瞒的粮草还有多少,还能用多久?”曹操谎称还可支持一年。“得了吧曹阿瞒,你骗得了别人还能骗得了我。”曹操再次谎称还可支持半年。 许攸当即说道:“曹阿瞒啊曹阿瞒,你根本没有多少粮草。事到如今还是信不过我许子远,不肯如实相告让我怎么帮你。”曹操回答:“子远不要生气,我的粮草也就将将支持一个月。”

许攸故意询问曹操 许攸当即献计曹操:“阿瞒,我有一计可让你大败袁绍。”曹操面露喜色:“子远快说,子远快说,阿瞒洗耳恭听。” 阿瞒听着:“袁绍的粮草都在乌巢一带,那里虽然有士兵看守,但兵力薄弱。你派一股骑兵把袁绍的粮草烧完,袁绍自然不战自败。” 曹操听从了许攸的建议,火烧乌巢。顿时袁绍帐中士兵大慌,曹操顺势击败了这个雄踞多年的劲敌。 俘虏主将淳于琼并且割掉了他的鼻子。在这场战役中袁绍仅仅剩下七八百人仓皇逃窜到河北。

许攸酒醉 曹操占领冀州的时候,许攸作为功劳最大的谋士。 在城门前醉酒大喊:曹阿瞒开门,没有我你安能得到这冀州城啊?还不快快迎接我许子远更待何时?曹操虽然表面称是,但心里的杀意早已汹涌澎湃。 不仅如此,在招待将士的酒席上,许攸屡屡居功自傲,直呼曹操小名。 终于在一次许攸醉酒之后,在进门的时候又口出狂言:没有我许子远,这一家人进不了冀州城。曹操忍无可忍,当即命令手下收押许攸并且在狱中处死了他。

许攸 回顾许攸的一生,他居功自傲。曹操可以容忍许攸自傲,但他绝对容忍不了许攸屡屡践踏他的尊严。 同为降将的关羽,即使刀兵加身却毫无惧色,对刘备忠心耿耿,誓死不降。关羽的忠义日月可鉴,最终不得已因为嫂嫂才委身投降。 在曹操眼里,十分钦佩忠义无双的关羽。反观许攸仅仅因为家人犯法被抓,就情绪泛滥反叛旧主。今日背叛旧主袁绍,来日必定背叛曹操了。 对于这个两面三刀、二姓家奴的许攸,一开始曹操就没有看得起这种宵小之徒。这个满是反骨彻头彻尾的叛徒毫无底线廉耻。显然已经把仕途上路走死了。

许攸酒醉妄言 况且荀彧曾经说过许攸贪婪无知。这样一无才华,二无本事,仅仅凭借一场奇功就不把主公放在眼里,甚至想要在面子上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 曹操如何容忍这种泼皮宵小。许子远如果能够收敛,必将又是另一番场景。也许在人头落地之前许攸才能幡然醒悟。 聪明反误 才高震主杨德祖 杨修出身名门,自幼博学多才。经历过举孝廉之后,在曹操府邸中担任主簿一职。

老三国杨修剧照 曹操有一次在曹娥碑下路过,主簿杨修作为随从人员。曹操看到碑文中醒目的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当即询问杨修:“德祖知道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当即回答:“知道。” 曹操对杨修说:“德祖先不要说出来,让我先想一想吧。” 此时行军已然三十里路,曹操对杨修说道:"德祖,碑文上的字谜我已经想好了,不妨把你的答案写到纸上我们对照一番。”

杨修与曹操 杨修当即解释道:"黄绢,顾名思义是染了颜料的的丝绢,色丝合起来即为'绝'字;幼妇即为少女,而少女恰巧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子的儿子,而女子从结构上又能合成一个好字; 臼,是饱受辛苦的事。辛苦合起来就是'辞':丞相这个字谜合起来即为'绝妙好辞'。曹操把自己的注释也写到纸上,和杨修丝毫不差,曹操十分感叹:"我的才力赶不上德祖,你的智慧比我多三十里。"在此时曹操对于这个主簿的聪明还是十分欣赏的。

随着曹操年事渐高,开始考虑接班人选。一个是长子曹丕,一是次子曹植。曹操虽然出身太监世家。 可对于文学又有着不一样的痴迷。曹植才华横溢,自然在这方面要更加受到曹操的青睐。有好几次曹操几乎就想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其中少不了作为曹植幕僚的杨修的功劳。 杨修作为曹操的亲信,自然而然成了双方的拉拢对象。曹植作为闻名当世的才子,出于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杨修对于曹植更加有好感。自此杨修顺水推舟成为支持曹植的头号人选。

然而三国混乱的格局需要的是政治和军事上的人才。文采上的优势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技能。曹丕虽然文采上和曹植相去甚远,可颇具政治天赋。 双方的谋士也大相径庭,曹丕的幕僚多是以司马懿、陈群、吴质、朱烁等军事或者政治上的大才,反观曹植这面,则是以杨修为主的文人墨客。 谈不上什么军事经验和政治经验。在谋略上远远不如司马懿之流的老狐狸。在斗争中自然差了一大截。

司马懿 一方是没有军事能力的文人雅士,一面是心机深沉的大将。处在战火纷飞的三国年代,只有打下江山才有后续。权衡过后的曹操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既然确定大统的继承人员,那么首先就得把曹植的羽翼折断。曹操深知谋士自重,兄弟相残的血腥局面。会葬送苦苦打下的大好河山。 这些诡谲者在背地里搅弄风云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曹操 曹操攻刘备,刘备在汉中之地拒险而守,久攻不下的曹操虽然想要撤退,又因为前期牺牲太多物资舍不得,军中将领来到曹操帐中询问,曹操只说出"鸡肋"二字,这些武将当然不知道什么意思。 杨修自顾自的收拾行囊,其他人十分不解请教杨修:"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撤军呢"杨修当即说道:"鸡肋这种东西,扔了可惜,吃起来又没肉,鸡肋二字就是指的汉中,所以大王要班师回撤了。219年秋天,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本来不好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杨修,此时杨修的把柄竟然送到自己身边。

曹操剧照 曹操当即以蛊惑军情为由将杨修处死,杨修叹气说道:“我知道自己会死。” 杨修虽然颇具才名,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才华比曹操高这一点原因就处死杨修也不太现实。 难道曹操账下就这一个有才之人么,作为北方最大的枭雄,此时曹操账下的大才数不胜数,诡谲奇变的贾诩,深谙兵法和政治才能的荀彧,谋略胆识过人的程昱等等。 他们的才华绝不在杨修之下。究其原因,还是政治上的原因。曹植政治上的夺嫡失败,作为党羽的杨修顺理成章被折断。这也是杨修为什么知道自己死亡的原因。

杨修 下笔风雷 笔伐曹操陈孔璋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七子中文笔最好的。先是担任何进的主簿,随着何进死亡,陈琳不得已不得不依附北方最大的枭雄袁绍。

陈琳剧照 公元196年,曹操率大军攻打臧洪的盟友张超。此时,无法面对这场战争攻势的臧洪只能求救袁绍,此时的袁绍和曹操刚刚和好,根本没有派出一兵一卒,随着雍邱被攻破,张超在楼上自刎。 臧洪十分生气,当即变换策略对抗袁绍。袁绍虽多次率军攻打,可久攻不下,臧洪气愤张超的身故,以必死的信念守城,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陈琳感到事态严重性,连忙写信劝说,臧洪特意回信表示同意。

随着袁绍和曹操的决裂,袁绍拥兵已经有了气吞天下之势。携天子令诸侯的曹操成为袁绍的眼中钉。袁绍让陈琳写了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 作为三国最大的喷子,我们在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抨击最为猛烈的一段,这段文章的通体大意如下。

陈琳画像 曹操的祖父曹腾,作为一个没根的宦官。在宫殿内围搅弄风云,放浪形骸,实在有伤风化,对待百姓十分苛责。 曹操的父亲曹嵩也不是个好玩意,仗着作为曹腾的义子狗仗人势,比起他的父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虎作伥。勾结权贵,窥伺皇权。作为没根东西的后代,曹操能有什么品德可言?像兔子一般狡诈,喜欢灾祸和动乱。 本以为曹阿瞒对董卓行刺,觉得他还是个英雄,可惜他目光短浅,打了败仗,轻易将优势葬送。曹阿瞒剥削人民,残害九江太守,并且穷凶极恶的把人头悬挂到城门上,实在罪大恶极,自此民怨沸腾,天下百姓全都痛恨这位没根东西的后代。

曹操看檄文 这篇文章已经不能用犀利这个词语简单概括了,把曹操祖孙三代骂的狗血临头。这篇充满侮辱和谩骂的檄文传到曹操耳朵里时,他竟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治好了中风。 随着曹操乌巢之战大败袁绍,作为主簿的陈琳只能投靠曹操。 曹操怒发冲冠大声斥责陈琳:"好你个陈孔璋,你竟然还敢让我看见你!你当时给袁本初写檄文,数落我的过错这没什么,你还把我祖宗三代骂个狗血淋头。陈琳面露尴尬之色:"丞相我写檄文是碍于袁绍的权势啊,我不那么做又能怎么办呢,开弓哪有回头箭啊。 曹操很爱惜陈琳的才华,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 。

陈琳写檄文剧照 陈琳作为建安七子,文笔无双于当世。陈琳仅仅作为文士而非谋士。 文人之间的脾气相投让曹操不忍下杀手。况且在面对曹操之时陈琳没有展示出倔强的文人风骨,而是及时低头向曹操解释。 给足了曹丞相的面子,而且一个极其优秀的文笔官员在当时可以通过一纸文章来笼络天下诸侯,两军交战之际,也能用檄文声讨对方而占据道德最高点。 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道义上,一纸文章的都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战乱中的三国伐交频繁,曹操想到将来一定会用到陈琳的文笔,便没有杀陈琳。

影视剧三国陈琳形象 尾言 纵观这三位文士: 许攸饶唇鼓舌,仗着自己的功劳肆意踩踏曹操尊严。 杨修才高震主,夺嫡之战站错队伍。 陈琳藏锋内敛,及时弯腰。 都说时也命也,其实更多的三个人的性格造就了三人的结局。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