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假如你看过《三国演义》,那么面对''谁是三国最出了名的窝囊的人''这个问题时,你一定会毫不犹豫说出''刘禅''这个名字。但刘禅真的那么无用吗?其实还真不是。有个词叫做''大智若愚'',当时蜀汉的败绩已定,那么刘禅被俘虏后再跟司马昭对着干,岂不是以卵击石? 蜀汉为什么必败,首先得从蜀汉格局说起。公元223年4月,刘备去世,刘禅继承帝位。别看刘禅当了皇帝,可他这皇位还真坐不太稳。

首先刘禅可以说根本没有得到过刘备的善待,刘备这人向来秉承着''兄弟如手足,妻妾如衣服''的理念,儿子当初同样是说丢就丢,因此可以说刘禅打小就没被培养什么帝王之道。有人估计要说,诸葛亮不是他的老师? 问题在于这,诸葛亮擅长的是为臣之道,而非为帝之道。

没接受过良好的帝王教育就算了,别的老爹去世都是想办法给自己的孩子找助力,刘备倒好,反而给自己的儿子找麻烦,一纸''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直接给刘禅的权利架空了,怎么治国,怎么打仗,全按诸葛亮的意思来。 还有很致命的一点,蜀汉此时人才可是青黄不接。看曹魏那边,有一整个智囊团,甭管死了多少个,但是''王佐之才''荀彧、''鬼才''郭嘉、''毒士''贾诩,哪个不是大名鼎鼎?武将方面同样出色,光一个司马懿就足以秒杀一切。

蜀汉呢?还真没啥人才了。张飞死了,关羽死了,马超死了,赵云没几年也死了,最后还得诸葛亮带兵打仗,结果五次北伐全部失败,直接拖垮了蜀汉。说老实话,这个锅甩不到刘禅头上吧? 既然败局已定,刘禅当时不投降还能干什么呢?带着成都百姓一起去死吗?所以说刘禅投降不过是顺势而为,当然有那种宁死不屈之人,值得大家敬佩,可说老实话,蜀汉值得刘禅以身殉国吗?我觉得不值得。

公元363年,蜀汉灭亡,被封为安乐县公的刘禅移居洛阳,被严密看管起来,这个时候他可以说是如履薄冰,稍行踏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也是为何他在司马昭提问时回答乐不思蜀的原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都听过,他要是敢在司马昭面前表达出自己怀念蜀国的念头,不是直接凉了吗?不仅面对司马昭的回答时小心翼翼,他还在自己居住的门口挂了块牌匾,上面写着''中山寨''3个大字。司马昭看到这3个字后哈哈大笑,从此后再也懒得管刘禅,让他自生自灭去了。

有人不明白为何司马昭就此对刘禅放心了,司马昭喊那人把''中山寨''倒过来念就懂了。倒过来是啥?是''在山中'',刘禅都直接表示自己无心政事想要归隐山林了,司马昭何必还死抓着他不放呢? 不论是''乐不思蜀''还是''山中寨'',能随机应对保全自己,就足以看出刘禅的机智,所以不要再用痴傻来形容他了,有的时候傻只是一种无奈的掩饰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