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复杂的记忆体系中,梦境往往承载着潜意识里未被察觉的情感与碎片。河北男子柳军的人生里,一段持续 27 年的重复梦境,成了破解身世之谜的关键。梦里那棵枝繁叶茂的梨树、树下微笑的女子,从 7 岁起便频繁出现在他的深夜睡眠中。没人能预料,这看似虚幻的场景,最终会成为跨越千里的寻亲路标,让被拐 27 年的他,重新找到血脉相连的根。

27 年重复梦境:梨树下的模糊身影成心结

柳军的成长记忆,始于河北农村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家里只有父亲柳建国相伴,母亲的模样对他而言始终是空白。小学时,他看着同学被母亲拉着扎羊角辫,指尖会悄悄攥紧书包带;春节时邻居家母子一起贴春联,他会躲在自家门框后,望着那温馨的画面发呆。柳建国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洗衣、做饭、缝补衣物从不让他插手,可每当柳军问起 “妈妈在哪里”,柳建国总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眉头拧成一团:“小孩子别瞎打听,长大了就知道了。”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7 岁那年,柳军突发一场高烧,连续三天不退。病愈后,奇怪的梦境开始频繁出现。梦里总是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面洒下细碎的光斑。一棵粗壮的梨树伫立在屋前,枝头挂满青黄相间的梨子,风一吹,果实轻轻晃动。树下站着一位穿蓝布衫的年轻女子,眉眼模糊不清,却能看到她嘴角温柔的笑意,还会朝着他轻声喊:“慢点跑,小心摔着。” 每次柳军想快步凑近,看清女子的脸时,就会猛地从梦中惊醒,睡衣后背常被冷汗浸透。

他曾对着自家院子里的老槐树猜想:“梦里的人会不会是妈妈?她是不是在某个地方等我?” 可看到父亲每次提及母亲时凝重的神情,到了嘴边的疑问又被他咽了回去。这个梦境成了他心底的秘密,陪着他从懵懂少年长成健壮青年,从农村搬到县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娶了妻子李娟,还有了可爱的儿子。即便生活逐渐安稳,梦里的梨树与女子,依旧会在深夜如期而至。

34 岁的一个深夜,柳军再次从梦中惊醒。这次,女子的声音比以往更清晰,像是贴着他的耳朵,喊出一个模糊的小名。身旁的李娟被他急促的喘息声吵醒,伸手摸到他汗湿的额头,轻声询问缘由。柳军沉默良久,终于将藏在心底 27 年的梦境全盘托出。李娟听完后,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梦里的地方你肯定真实去过,不如回家问问爸,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一句 “梨树” 问破身世:养育多年的父亲道出真相

第二天清晨,柳军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河北老家。车子刚停在院门口,就看到柳建国在院子里劈柴。老人看到蹦蹦跳跳跑过来的孙子,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扔下斧头就往厨房走:“快进屋歇着,我去给娃炖排骨,他最爱吃这个。” 柳军跟着走进厨房,看着父亲佝偻着身子,在水池边仔细清洗排骨,梦里梨树的画面突然又浮现在眼前。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爸,咱家以前是不是种过梨树?什么时候砍了呀?” 柳军装作随口闲聊的样子问道。

听到 “梨树” 两个字,柳建国手里的菜刀 “当啷” 一声撞在菜板上,刚洗好的排骨掉落在水池里。他背对着柳军,肩膀微微发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啥梨树?咱家从来没种过梨树。”

柳军的心猛地一沉,指尖瞬间变得冰凉。他扶住厨房的灶台,深吸一口气,把那个重复了 27 年的梦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柳建国。厨房的抽油烟机嗡嗡作响,柳建国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过了许久,他用袖子抹了把脸,转过身时,眼里布满了红血丝:“小军,其实你不是我亲生的孩子。”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在柳军耳边炸开。他踉跄着后退一步,后背撞在厨房门框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看着眼前这个从小把他捧在手心的男人 —— 想起无数个寒冷的夜晚,父亲把他冻得冰凉的脚揣进自己怀里取暖;想起第一次外出打工回家,父亲从枕头下摸出攒了半年的钱,塞给他让他买新衣服;想起他结婚时,父亲偷偷抹眼泪,反复叮嘱女婿要好好待他。这些温暖的画面,与 “不是亲生” 四个字激烈碰撞,让他几乎站不稳。

“1995 年冬天,我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捡到你的。” 柳建国的声音带着哽咽,“当时你发着高烧,嘴里不停说胡话,怀里还揣着一个破布娃娃。我把你送到镇上的医院,医生说你烧得太久,可能会忘记以前的事。我这辈子没娶媳妇,也没有孩子,就把你留了下来,给你取名叫柳军。”

柳军的眼泪一颗颗砸在水池里,与排骨渗出的血水混在一起。他终于明白,梦里的梨树与女子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被高烧抹去的童年记忆碎片,是他潜意识里对亲生父母的思念,对 “家” 的执念。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跨越千里寻亲:DNA 比对锁定四川亲人

“我要找到我的亲生父母。” 柳军坚定地对李娟说。可茫茫人海中,他既不知道亲生父母的名字,也不清楚自己的籍贯,寻亲之路如同大海捞针。李娟没有丝毫犹豫,全力支持他的决定,帮他整理出关键信息:1995 年前后被拐,失踪时约 7 岁,记忆里有一棵梨树,还有模糊的 “幺儿” 称呼。柳军把这些细节发布到多个寻亲论坛,还联系了全国性的寻亲公益平台,希望能获得帮助。

公益平台的志愿者很快与他取得联系,详细记录了他的情况,并采集了他的血样,录入全国打拐 DNA 数据库。接下来的日子里,柳军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寻亲群查看消息;晚上下班回家,也会对着电脑里的寻亲启事发呆,一遍遍地翻看全国各地失踪儿童的信息。三个月过去了,寻亲毫无进展,柳军甚至开始怀疑,梦里的一切是不是自己编造的幻觉。

就在他快要放弃希望时,公益平台的电话突然打了进来。“柳先生,四川绵阳有一个家庭,失踪的儿子特征和你非常相似,DNA 初步比对成功了。”

柳军握着电话的手不停发抖,耳边清晰地传来志愿者的声音:“这家人姓姚,1995 年腊月,家里 7 岁的儿子姚斌跟着父亲去赶集,中途被人拐走。他们家门前就有一棵大梨树,孩子的母亲以前总在梨树下等孩子放学回家。”

那些被遗忘的童年碎片,在这一刻突然拼凑完整 —— 集市上五颜六色的玩具、陌生男人递来的糖果、父亲焦急的呼喊声、还有梨树下母亲温柔的叮嘱…… 柳军捂住脸,眼泪从指缝中不断涌出,积压了 27 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几天后,公安部打拐系统传来最终的 DNA 比对结果:柳军与四川绵阳姚家存在亲缘关系。他的原名叫姚斌,亲生父亲叫姚德山,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志愿者还带来了一个让他心碎的消息:他的亲生母亲张兰,在 2010 年因病去世,临终前还紧紧攥着姚斌小时候的布娃娃,嘴里反复念叨着 “要把幺儿找回来”。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迟到 27 年的重逢:梨树依旧在,母亲已远行

柳军向公司请了长假,带着妻子李娟和儿子,跟着寻亲志愿者一起,踏上了前往四川绵阳的火车。火车越往南行驶,窗外的风景越让他感到熟悉 —— 山坡上茂密的竹林、田埂边随风摇曳的芭茅、空气中弥漫的潮湿泥土味,都和梦里的场景渐渐重合。

汽车驶进姚家村时,柳军远远就看到村口站满了人。一条红色的横幅挂在村口的老槐树上,上面 “欢迎姚斌回家” 六个字,在风中猎猎作响。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朝着汽车的方向挪动,正是他的亲生父亲姚德山。柳军推开车门,几乎是跑着冲了过去。姚德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指甲深深嵌进他的肉里,声音颤抖着喊:“幺儿,我的幺儿,你终于回来了!”

两个姐姐姚莉、姚芳也围了上来,抱着他失声痛哭。大姐姚莉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个褪了色的布娃娃,递到柳军面前:“这个娃娃是你被拐时揣在怀里的,妈一直把它放在枕头边,直到走的那天,还攥着不肯松手。” 柳军接过布娃娃,指尖抚摸着上面的破补丁,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带你去看看你妈。” 姚德山擦干脸上的泪水,拉着柳军的手,朝着村后的山坡走去。半山腰上,一座矮矮的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爱妻张兰之墓”。柳军 “扑通” 一声跪了下去,额头紧紧抵在冰凉的石碑上,哽咽着说:“妈,我回来了,我终于找到家了。”

山间的风轻轻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母亲温柔的回应。

从山坡下来后,姚德山带着柳军走到村子深处的一栋老房子前。院门口,一棵两人合抱的梨树赫然出现在眼前,枝繁叶茂,枝头挂满了青黄相间的梨子,和梦里的景象一模一样。姚德山踮起脚尖,摘下一个最大的梨子,用袖口仔细擦了擦,递到柳军手里:“你小时候最爱爬这棵梨树,每次都要爬到最高的枝桠上摘果子。你妈总在树下喊‘幺儿,慢点爬,别摔着’,眼睛一刻都不敢离开你。”

河北1男子27年来,反复梦见1女子和梨树,哪料,男子竟凭记忆找到

柳军咬了一口梨子,清甜的汁水在口腔里蔓延开来,味道和梦里记忆的分毫不差。他抬起头,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洒下来,恍惚间看到一位穿蓝布衫的女子站在梨树下,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朝着他轻轻招手。这一次,他终于看清了女子的眉眼 —— 那双眼睛,和他自己的眼睛,一模一样。

姚莉从家里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 1994 年夏天拍的。照片里,年幼的姚斌坐在梨树枝桠上,手里举着一个刚摘下来的梨子,笑得格外开心。树下的张兰仰着头,眼里满是宠溺的目光,正朝着他伸出手。柳军把照片紧紧按在胸口,怀里的梨子还带着阳光的温度,仿佛母亲的爱,从未离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