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前几天,一条新闻看得人心里发凉:一位年仅30岁的女子,在烈日下跑步锻炼,结果突发热射病,送医抢救无效,没能挺过来。家属哭得撕心裂肺,可生命没法重来。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天气热得像火炉,咱们身子不是铁打的。高温天,稍不留神,就可能一脚踩进危险的坑。医生看多了这样的悲剧,说句实在话:热得汗都懒得流的时候,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去做那些“看起来很健康”的事。

大夏天,有人爱跑步、骑行、登山,想着锻炼身体。可你知道吗?热射病不是“中暑”的升级版,它是直接要命的那个版本。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60%,没有夸张,也不是危言耸听。

说白了,热射病就是身体像锅里煮的一样,温度飙到40.9℃以上,身体的散热系统彻底崩溃。此时,连大脑都会“宕机”,你可能连说话都说不清楚,更别说自己意识到要寻求帮助。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有人说,年轻人不怕热。但我们要讲真话,热射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对年轻人一样凶猛。特别是爱运动、自律的那批人,夏天不肯放过早锻炼,反而最容易中招。

你在太阳底下跑步,身体在发热,气温也在发热。两股热加起来,就像锅里煮鸡蛋一样——一不小心,自己成了那颗蛋。而且热射病来得特别快,不像普通中暑能慢慢缓解,它是突发性的,几分钟就可能晕倒。

有个词叫“核心体温”,不是你量腋下那个。医生用肛温计测得的才是真实数据。当核心体温超过40.9℃时,细胞开始崩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可能接连出问题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你以为自己只是出汗多、头晕,但其实可能已经是热射病的前奏。有些人不流汗反而更危险,这说明身体已经“烧干了”,汗腺也不工作了。再加上高温高湿,汗都蒸不出去,体内的热像被封在保温杯里,越积越多。

很多人不懂,觉得多喝水就万事无忧。身体在高温环境下丢失的不只是水,还有盐和电解质。你一口气灌下两瓶水,反而可能冲淡体内的钠离子,引起“低钠血症”,同样危险。

夏天中午太阳最毒,可偏偏有人喜欢这时候锻炼,说人少、安静。医生看了只能摇头:中午11点到下午3点,是热射病高发时段,这时候别说运动了,连出门都建议避开。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还有人想着出汗多能减肥,靠“排汗”来瘦身。其实这就像拿烤箱减脂,你瘦的是水分,不是脂肪。一旦补水,体重照样回去,甚至更重。真正的健康减重,从来不是靠“蒸发”来的

别看你年轻力壮,其实身体的热调节能力并没你想的那么强。尤其是熬夜、喝酒、吃辣后,基础状态就差了一截,此时再去大太阳下“挑战极限”,就是拿命在赌。

医生建议,35℃以上的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你可以在清晨或傍晚锻炼,找个通风、阴凉的地方,别在水泥地、广场这类“热岛”上挥汗如雨。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如果非得出门,记住几件事。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戴帽子、墨镜,带水杯,最好有人陪同。一旦自己或身边人出现头晕、恶心、走路不稳、说话含糊这类症状,立刻停下,找阴凉地休息,降温、补水,及时就医。

别以为开车就安全。车里不开空调,只要十几分钟,温度就能飙破50℃,和烤箱没啥区别。哪怕你只是下车买瓶水,也别把孩子或宠物留在车里,这不是玩笑,是人命关天。

即便在室内,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人家里没有空调,或者舍不得开空调,结果室内温度也能高到危险水平。老人最容易中暑,他们对温度不敏感,出汗少,水也喝得不多,非常容易出事。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该开空调就开空调,别怕电费。医生都说了:“命比钱重要。”你可以调到26℃左右,电费不会暴涨,但身体能凉下来。特别是老人、小孩、孕妇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别硬扛。

不少人问,吃什么能防中暑?说实在的,没有哪种食物能“抗热射病”,但多吃含水分高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瓜、黄瓜、番茄,可以帮助身体补水、补钾。不过也别光靠吃,防暑最关键的还是避热、适当休息。

有人热天还喝酒、吃火锅,这就像在火上浇油。酒精让你血管扩张、体温升高,还可能让你判断力下降,喝多了你自己都不知道已经热过头。火锅就更别提了,越吃越冒汗,身体早就发出警告了。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很多上班族觉得自己白天都在空调房里,没啥问题。但要注意,从冷气房突然走进热浪滚滚的室外,身体温差调节很容易失控。这时候,如果你还穿着长裤、皮鞋,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层“保温膜”。

而夜晚也不是绝对安全。有些地方夜间气温依然高,湿度大,风小,体热散不出去。你睡觉时不开空调、紧闭窗户,被子捂得严严实实,结果可能一觉醒来头晕脑胀,整个人像蒸熟了一样。

医生特别提醒,高温天要关注气象预警,尤其是“高温橙色”或“红色预警”时,要格外小心。不是说你怕热,是热本身已经到了影响生命安全的程度。这时候,能不出门就别出门。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别忘了,运动也要看时机、看环境。在不合适的时间、地点锻炼,就像在雷雨天撑金属伞,不是锻炼,是冒险。

别为了那点“锻炼自律”的虚荣心,把命搭进去。与其在太阳底下“炼丹”,不如在家吹空调、吃冰西瓜,看场电影、听个播客,舒服又健康。夏天最好的养生,就是避热、补水、清淡饮食。

天气热得不像话时,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就像老旧空调,可能突然罢工。你不觉得热,不代表身体没在报警。千万别逞强,别硬撑。医生见得多了,最怕那句“我以为还能撑一会儿”。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别拿生命去测试高温的极限。热射病不是传说,它每天都在医院上演。你不在新闻里看到,不代表它不存在

夏天要活得像个聪明人,不是硬汉。该避暑就避暑,该休息就休息。高温天,宁愿宅在家里啃雪糕,也别去挑战“烈日极限”。命是自己的,别拿来冒险。

女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参考文献:

[1]李志明,黄建军.热射病病因及防治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5):521-525.
[2]陈立,刘晓红.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建议[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3,41(12):901-905.
[3]杨帆,王珊.夏季中暑与热射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24,25(4):276-27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