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吴三桂作为历史上带有争议性的人物,首先他作为明朝旧臣却投降多尔衮,引清军入关,在昆明杀死永历帝,覆灭南明小朝廷。可谓是清朝统一天下的大功臣。其次他也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大规模的起兵反抗清廷的人。吴三桂作为驰骋沙场的将军,一生经历许多战争。他这次起兵估计也没有想到这次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 康熙削藩,引发三藩之乱 那是康熙十二年,年少轻狂的康熙决意削藩,清初割据一方的三大汉族藩王,包括了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当初清军入关之时,由于自身的八旗兵力不足把控全国,而且南方省份还存在着南明的残余部队,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清政府利用分封明朝的那些降将来对付那些明朝余孽,于是就有了三大藩王。

自古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是常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越发强大,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独立的财政,地方实际的统治权,势力范围几乎占据全国一半,而且对清朝的政治多有挟制,甚至对清朝的命令也是可做可不做,三藩王在自己的领地基本上就是“土皇帝”了,已经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威胁。此时已经亲政数年的康熙深知这其中的厉害,削藩迫在眉睫。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庭派出使臣前往云南,广东,福建下发命令,三藩全部撤还到山海关外。

不出意料,吴三桂起兵造反了,他打出兴明讨虏的口号,一步到位,将清朝存在的民族矛盾直接挑破,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等其他不满满族统治的少数民族也积极响应。吴三桂重新蓄发,易衣冠,致书给平南和靖南两位藩王,要求一致对外,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清军节节败退,吴军士气大涨 在这场战役中,吴三桂掌握了主动权,先是占据了湖南长沙,岳州,常德等地,屡次大破清军。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提督郑蛟麟,陕西提督王辅臣全部举兵抗清,一时间清王朝四面楚歌,人心惶惶。主要是这时候的清军已经十年不经历战事,军备松弛还没来的作出反应,就被训练有素的叛军给围了,只能节节败退。

不久之后,清朝反应过来集中兵力进行反攻,很快陕西王辅臣败降,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在八旗铁骑之下也仓促撤兵请降,广西孙延龄被杀于桂林。如今就只有吴三桂一个劲敌,清军在湖广战场集结十万兵力,重点是要攻下岳州。吴三桂毕竟是戎马一生的将军,对于兵家之事完全是胜券在握,他兵分两路,派胡国柱、马宝进攻广东韶州,吴世琮进攻广西桂林,打乱清军部署。清军将帅对此每多观望,旷日糜饷,久攻不下,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吴三桂称帝 康熙十七年八月,已经74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为大周。此时战争已经持续了5年,满蒙八旗主力在长年战役中已经损耗不少,尤其是对上吴军的时候更是一边倒的情况。据史料记载,三藩之乱前夕,满洲八旗411个佐领,三藩之乱期间又增设了47个佐领。清军八旗军的壮丁总人数约在10万多人,光是应对前面几个,战死的八旗高级军官就已经上百个。而仅仅和吴三桂的永兴之战中,战死的八旗军官就达到了41人。这边康熙因为战况不容乐观,十分焦灼,面对吴三桂公然称帝挑衅,更是怒火冲天,而吴三桂这边却是士气大涨。

局面逆转,吴三桂病死 所谓峰回路转,清军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大的变故,战争局面一下子就扭转了。在关键时刻,步入花甲的吴三桂病死了,由他的孙子吴世璠继承帝王。清军趁机大举进攻,群龙无首的吴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

康熙二十年底,清军进逼云南,围攻昆明,吴世璠穷途末路自杀身亡。至此三藩之乱平定。这场“三藩之乱”持续了八年,起因是康熙过于着急,盲目下达削藩,将吴三桂逼上绝路。虽然清廷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军事动荡,尤其是四川接连遭遇屠杀,使得四川人口锐减了90%,剩下不到两万的人口。以至于康熙回忆起这段往事还心有余悸。 好在这次平叛过后,彻底消除了藩镇制,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尤其是1683年消灭了台湾的明郑政权,使得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不复存在。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