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周期就是这样的
不止意味着结束,往往也代表新的开始
房地产行业这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四次周期的轮动
行业周期的逆转,淘汰了一些企业,也激活了新的品牌
周期转换产生了新模式,有了新模式,就有新动能,也就带来了新势力的产生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这两年在全国各地看盘,也和大量的房企,新的老的都有过接触
见证过上个周期里被看好的房企的离开
也目睹了新房企在这一两年迅速蹿升,成为如今行业的主流和价值观
这个行业的规则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规则下就会有新品牌的入场
而今天,就来和各位分享,真叫卢俊视角中,行业正在崛起的三股新力量
这些开发商,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新的现象,带来新的规则,改变江湖格局
所以趁现在,和大家说说我们的发现
01
不要低估楼市里的那些生面孔
这两年看盘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你不知道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地方,一个你从未听过的房企
突然间拿出某个震动行业内外的好项目,完全没有预兆的成为主流
五年前的宸嘉,不就是如此
靠单个项目嘉佰道的成功,迅速在市场占领了身位,打响了自己作为艺术豪宅制造者的名号
这其实是也是在理性价值被彻底挖空的行业,首次出现了交付精神空间,且是在豪宅赛道,如此彻底的一次
宸嘉从武汉嘉佰道,到成都接手阿玛尼公寓,如今宸嘉在上海普陀长风的宸嘉100嘉佰道,徐汇龙华地王
都再次证明,当初宸嘉选择这条路是无比的正确
我们把视角转换一下
当油车市场饱和后,汽车行业转换动能发力电车
于是,国产新能源崛起,重塑了整个汽车行业,同时新势力品牌入场
而如今楼市的新规则,好房子的标准等等
其实也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金融模式的房地产,已经彻底远离我们
如今的房地产行业,需要更多的制造业思维
既然如此,就会产生更多生面孔
最近我们团队频繁去到南京,就是为了认识这些新品牌
那些和当初的宸嘉有着不少共同点的品牌
相信南京人对这个品牌不会陌生,中堃置业
在一个竞争异常惨烈的市场南京,中堃置业操盘的首个项目贤坤花园,空前的成功,也空前的颠覆
这个楼市新品牌一来,就提出了行业绝大部分企业做不到的主动现房战略
不是政府要求,也不是因为积压库存,在中堃操盘的贤坤花园项目中,主动将超过80%实景呈现之后,再开始卖

贤坤花园实景图
主动现房的中堃置业能够在南京杀出来,不仅是贤坤花园产品力的突出
而是这家开发商深刻地意识到,如今南京人对楼市的信心不足,信心缺失不仅来自于楼市的房价,也来自于楼市里看过太多无法兑现和交付
所以,中堃置业将操盘项目的金融视角转换成为制造业视角
是真的,几乎做出了一个马上可以入住的社区,才启动销售

贤坤花园实景图
而这个现象也得到了市场强烈反馈
贤坤花园作为市场新面孔,在没有原始用户近乎冷启动的情况下,以高出周边楼盘的更高单价,反而在豪宅如林的南京江心洲,去化的异常迅猛
其实,普通购房者对商品房的最大期待,也不就是如此么
看到实物,货比三家,觉得合适,下定购买
只是前一个周期里,市场上行的趋势,将买房时间和过程极限压缩
而如今,中堃置业不过是将原本就该如此的规则,再次拿出来,去坚定不移的实现罢了
这种魄力,使得这个品牌在如今行业显得异常的珍贵
这个项目卖完后,中堃置业手里现在手里又多了四个新项目...主动现房的战略,也将会被贯彻执行
最近,我去了趟郑州,也是楼市信心最为不足的城市之一
当地的金桥置业,在北龙湖的项目ONE52,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郑州ONE52实景
金桥置业将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花费在供应链,实景交付等等
直接将会所、地库、景观、周边道路几乎全部实景呈现
产品研发是击穿供应链模式,不管是立面的玻璃、会所的软装、石头的开矿,老板和设计团队都亲自介入

郑州ONE52实景
其实这样的制造业逻辑下,产品自然会提升,自然会超越以往
ONE52,在郑州一个如此震荡的市场,卖最贵的价格近10万/平的单价,顶着最高的验资,最后郑州各路富豪依然踏破门槛
原因就是,人们在这些品牌所做的产品里,看到了房地产行业的全新画面,全新的想象空间
如今还有正在对角线发力的房企新势力
这个核心观点其实来自雷军,他说的一句话
“如果一个象限被研究的过于彻底,那么对角线区域可能就存在着富矿。”
而回想以往的单盘产品中,更多男性视角、理性视角、地段价值的解读
而最近却多了一些新的视角
比如女性视角、情绪价值、宠物视角、老板意识等等
就拿女性视角来说,我们看到新希望的架空层花房、万科的女性健身房、金茂璞逸锦江的洗花台盆..
这些能够激活女性用户敏感点的产品,极大的加快了单盘去化周期
我们最近也在南京看到这样一家房企:杭派房企北谷地产
他们在南京的项目,映秦淮,项目呈现的多处细节,都能感受到站位在女性操盘手对于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端的极致打磨
操盘手亲自下沉打磨产品的细分事项,从头到尾有好几十条
而回顾上个周期,地产的操盘策略几乎所有产品都在表达男性思维,显贵奢华商务等等
现在能够在除了男性视角以外的其他方向发力的产品
就如同雷军所说的那样,站在了对角线的另一侧
所以这家公司,实际上走的就是这条对角线战略
原来真的可以所见即所得
原来房子真的可以像汽车、手机那样,是精工制造下的产物
不管是南京的中堃置业,还是郑州的金桥置业
带着制造业思维来重塑整个行业,重新定义规则的新品牌
它们没有快周转,一年可能就做一个项目
所以,我相信它们不会成为多大规模,成为全国大范围扩张的大厂房企
但是,就是一个足够好的项目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最艰难的从0到1的过程
我无比确定,它们一定会是未来能够活得很好的房企
未来在我眼里改变行业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来自于生面孔的发力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生面孔证明自己的决心
中堃、北谷、宸嘉...
这些楼市里的生面孔,它们或许没有很大的企业背景或者资源整合
但可怕之处在于,它们因为不被人熟知,所以有着一股执念,这股执念反映在品牌上
就是拼命要把一个社区做好的态度
它们会成为行业一股全新的力量,改变着规则,将来也会影响这个赛道的所有品牌
02
越来越多地头蛇房企会向外扩张
要说在行业如今活得最为滋润,也最有能力向外扩张出大规模体量的,还要数这类开发商,那些深耕本地的地头蛇房企
相信各位也或多或少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的凶猛
深耕单个城市的地头蛇,在早前两年就成为了单个城市里的销冠,也相当克制
没有走出去分别的城市的蛋糕,所以品控相对不错,很多都能做到当地销量和口碑的双TOP
说到这,脑海里的画面不免想到绿城
绿城在大本营浙江打下江山后,因为品质出圈,有了“绿城粉”
如今的绿城在排行榜的身位,操盘金额和面积双第二,新增货值第三
上升势头非常猛烈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其深耕杭州市场取得的业绩和口碑
让绿城不仅成为了绿城
也成为了行业的这股势力的代表
今年或者未来,相信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地头蛇房企,向外扩张
我认为下一个极有可能的就是万华
万华在成都的麓湖生态城成功破圈之后,实际上积累了一些非成都本地的“麓湖粉”,本质上也是“万华粉”
也就是说,万华在各个城市累积了原始用户,只等着这个品牌有一天来拿地
很多城市也主动开始找万华合作,早先是重庆,最近武汉拿了一块地
而我这两天听说,上海也正在积极和万华接触,寻求一个合适的合作机会
想想这个画面
如果万一,万华真的来到上海,如果麓湖生态城,哪一天出现在苏州河边
麓湖生态城实景
想想麓湖这样的产品和生活场景,真的进入了上海市场,将会激起多大涟漪
客户不得不心向往之,对手也不得不心存敬畏
这就是发烧友的力量,这也是地头蛇的实力
地产拥有大批拥趸者的品牌其实不多,绿城、万华算是
还有一个是来自北方的阿那亚
这个品牌靠秦皇岛阿那亚乌托邦式生活场景的成功,拥有大批对其塑造的生活方式的发烧友
这两年,阿那亚南下的步伐愈发变快
如今已经来到了长三角的常熟、中部地区的武汉

不意外的话,未来五年全国各地,会开始慢慢出现更多阿那亚
所以其实,每个单盘都有两个阵地的客户必须要争取
一个是地理范围内的区域客户
另外一个是热爱这条产品线的发烧友
大家感受到沉淀口碑,对于一个品牌有多么重要了么
类似万华、阿那亚这样的企业,拥有前二十年只深耕一个城市的克制,又将其产品线沉淀出口碑,孵化出发烧友,因此可以向外扩张
在这个时代下,做大做强做好口碑的地头蛇房企,扩张和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也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地头蛇房企的野心,它们在伺机而动
03
最后,说说另外一股新势力
地产的跨界玩家,我在这个品牌身上看到了可能:贝好家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意去看了贝好家的公众号
这家非传统意义上的“房企”,扩张的速度居然已经这么夸张了
去年7月开始,贝好家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的招拍挂现场
才一年时间过去,贝好家目前已经在杭州、上海、成都、长沙、北京等布局了十多个项目
惊人的扩张速度,本以为贝好家的模式,应该都是合作参股模式
但没想到,还是保留了2个项目独立操盘
贝好家选择独立操盘的地块也很有意思
一个是上海的郊区刚需盘,一个是成都金融城的顶豪项目
看来是要将各个画像的用户需求逐一攻破
贝好家的出现,也是这个时代下,找到的客户需求前置趋势的全新切入口
以前是房企做什么房子,客户就买什么房子
现在反过来,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提供什么样的房子
用句官方的话说,就是:以人定房
注定会催生一批新的跨界品牌,贝好家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贝壳作为地产下游服务商,最大的优势是大数据平台
因此,可以帮助开发商在项目设计之初,将用户真实需求渗透至产品,真正做到从需求倒推产品研发的新型开发模式
这大概是地产供需关系改变后,趋势红利催生的一个跨界品牌
虽然目前跨界做地产的品牌不多,但毫无疑问,贝好家的C2M模式,一定是行业需要的
不出意外,未来找贝好家合作的房企,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在房地产这个赛道,能够真的懂客户需求,且拥有更多真实客户数据反哺前端的平台
除了贝壳,还有谁呢
04
写到最后,特意找来上半年机构统计的新增货值排行榜
也就是现在在全国新增土地储备最多的房企
事实证明,这三股新力量确实正在瓜分着市场
我看到很多生面孔,大龙、中天美好、海成、得力、明联、振浦...
它们有的是新势力,有的是地头蛇,跨界玩家也不少
这些新势力的货值,排在了很多楼市老面孔之前
(来源:克而瑞)
这样的榜单见证了新势力正在行业内迅速扩张
下一个现象级房企,也许就从它们当中产生
不管是供给侧改革,还是好房子战略
我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以上三种房企在行业内,在各个城市被需要的程度
那些如今信心不足的地方,需要能够提供更多确定性的品牌,需要地头蛇向外扩张的魄力,更需要跨界品牌带来第三方视角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自然需要的房企品牌也不一样了
十年小众,终成主流
所以,下一个麓湖、宸嘉、贝好家,又会是谁呢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6159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