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自驾去北京玩的路上,是特意来这个新开的服务区停一下车的,就是想来感受一下网上说的那种‘景点’气氛。”“十一”假期首日的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一位沿京沪高速往北京方向去的旅客说。

被这位旅客称作景点的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位于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眼下正吸引南来北往的不少旅客驻车停歇、游览。很多旅客直言惊喜——没想到在一个短暂歇脚的服务区里,能见到舞狮、秧歌表演,能听到小提琴、萨克斯、琵琶演奏,还能品味富有地方特色的京东大鼓、京剧、快板、评戏等演出。

这个“十一”假期,京沪高速天津段上匆匆旅程中的短暂逗留点,却成就了来往旅客的一场场不期而遇。

旅客:

“仿佛在高速公路旁逛起了商场和曲艺展”

驾车驶近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映入眼帘的是高速公路旁龙飞凤舞的“津沽文韵”几个大字;驶入服务区,停车场灯杆上的电子屏正实时显示每一排的剩余车位;走进服务区综合楼,融入鼓楼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古典建筑群,与另一侧的人造景观海河及微缩版 “天津之眼” 摩天轮交相辉映——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这里与其他服务区的不同。

天津一高速服务区“十一”成景点

正值“十一”假期旅客密集之时,中午临近12点,服务区综合楼内传来了天津快板的清脆声响——这8天假期里,从上午10点开始,每隔10—15分钟不等的时间,服务区综合楼的戏台、入口大厅、微缩景观中的摩天轮和船头等处,安排了不同的演艺节目,从快板、京剧、京东大鼓、评戏等曲艺戏曲,到变脸、茶艺等民俗艺术,再到萨克斯、扬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甚至还有舞狮、秧歌等节目,引得来往旅客纷纷驻足。

更让旅客惊讶的,还有丰富度远超一般服务区的商业购物业态。在服务区综合楼,既汇聚了狗不理包子、沟帮子熏鸡等承载记忆的津门老字号,也不乏肯德基、库迪咖啡、茶百道等热门连锁餐饮。此外,助农专区还引入了汊沽港火腿、黄花店狗屁果仁等武清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无怪很多旅客一进来便直呼:“仿佛在高速公路旁逛起了商场和曲艺展。”

天津一高速服务区“十一”成景点

汇聚如此“人气儿”的王庆坨服务区,是天津高速公路服务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天津2025年20项民心工程之一。

“在过去,说起高速公路服务区,就是停车位、加油站、卫生间、便利店这‘老几样’,这次我们选择在提升改造后的王庆坨服务区丰富服务业态,增加更多元化的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是一次新尝试。一个多月运营下来,我们觉得效果很好,来往旅客和当地居民也很欢迎。”天津市高速公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服务区负责人张会说。

去年年底,王庆坨服务区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今年8月26日,该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一个多月来,在旅客的口口相传和线上分享后,这里俨然成为一处“建在高速公路旁的景点”。

天津一高速服务区“十一”成景点

张会介绍,很多武清当地乃至距离更远的居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王庆坨服务区的“探店”图片和短视频,随即纷纷结伴而来一探究竟。也有原本就经常往返于京沪高速的司机,这段时间会特意停下来,在王庆坨服务区看看节目、逛逛商超、找找别的服务区没有的美食,感受此前没在高速公路上体验过的趣味。

“我们在提升改造工程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从单一的高速‘补给站’到多元享受的‘服务站’的转变,为此做了很多细节工作。例如,王庆坨服务区是天津第一个开放式服务区,它打破了传统高速服务区相对封闭的模式,在服务区两侧各设置一个收费站,让周边居民不上高速,也能自由进出服务区进行消费休闲。”张会介绍,得益于这样的创新设计,月余以来,从这些出入口通行的当地乃至周边镇、区居民络绎不绝。

这个“十一”

他们在热闹中迎来一次“小考”

“服务区的餐饮选择多了,匆匆冲个泡面就走的旅客就少了;实时显示余位的智能化车位和卫生间多了,等候的时间就少了。”在从事高速服务区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张会看来,一个有意思的服务区或许不会成为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但它能让大家的旅途多一份乐趣和惊喜,“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服务,在于一种旅途中的惊喜感。”

天津一高速服务区“十一”成景点

虽然在提升改造时已将游览体验纳入设计和施工中,正式运营后服务区的“火爆”,还是出乎不少人的预料。天津市高速公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顺表示,服务区化身景点的背后,是广大司机和旅客对体验感的要求在提升,对“在途”的质量愈发看重,这种需求呈现在人流量本就不小的王庆坨服务区,就是一幅“火爆”景象。

周顺介绍,王庆坨服务区所在的位置是京沪高速天津段的重要节点,是整个天津范围内客流量最大的服务区之一,平均每天入区人数超过了1万。此外,服务区所在的王庆坨镇也是武清区工业发达、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二者叠加之下,就是人们对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的“民生刚需”。

天津一高速服务区“十一”成景点

“我们将这里改造为天津最大的单体综合楼服务区,正是希望让服务区不仅成为过往车辆的停歇地,更成为过往旅客的消费休闲地和周边居民的生活新空间。未来,我们希望能把王庆坨服务区做成天津乃至北方高速服务区的一个标杆。”周顺说。

凭借大量的客流基础以及提升改造的契机,王庆坨服务区实现了多个“首创”——天津首个开放式服务区、天津最大单体综合服务楼服务区、天津首个智慧化运营服务区、京津冀首个高速服务区自行车骑行文化体验馆、京津冀首个全绿色用能服务区……在周顺看来,这些“首个”所反映的思路,是让服务区不止于“停”,更在于“享”,在于让来往旅客获得以往公路出行中没有的体验。

重视体验感的种种努力,在眼下的“十一”假期尤为显著。“整个‘十一’假期,我们每天都安排了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的不间断演出,这种尝试在以往的服务区运营中是没有过的。”用张会的话来说,当下这个“十一”假期,可以说是王庆坨服务区改造提升后的一次“小考”。

天津一高速服务区“十一”成景点

用文旅商的新形式赋能高速服务,也让忙碌于其间的演员们感到很新奇。庞佳鸿是王庆坨服务区的扬琴演员,过去一个月,在分列京沪高速公路两侧的服务区东区、西区来回“赶场”表演,成了庞佳鸿的常态。谈到一个多月来的经历,她表示既新鲜,又很有成就感。

“这是我第一次在高速服务区里表演。每天,会有很多南来北往的旅客驻足看我的演出,很多人看起来很匆忙,但当看到服务区里有演出时,他们会露出很有兴致的样子,或是坐下,或是站在我们面前拍照、摄像,这让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庞佳鸿说,“还有一些王庆坨镇本地的居民通过新增的出入口过来看演出,有的还来过不止一次,已经和我们这些演员互相‘脸熟’了,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们打招呼,很有意思。”

周顺表示,王庆坨服务区的改造提升,是丰富了旅客“在路上”的价值,“我们希望让公路旅程不那么千篇一律,希望让匆匆途经天津的旅客也能感受到津沽文韵的魅力,也希望这种‘高速路上的文化客厅’的尝试,能让大家的出行更有‘温度’。”


记者|侯沐伟

摄影|吴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