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3月28日消息,郑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立足中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会展名城。会展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打造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会展企业达到10家。

《实施意见》提到,加快推进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会展承载地。推动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郑州中央文化区文化交流中心、郑州高新区科学会堂等项目建设,打造体量占优、设施领先、结构合理、配套齐全的会展业基础设施体系。

支持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会展集团。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郑州。支持会展企业上市,扶持一批会展“小巨人”企业

策划原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会议,打造科学会议首选地。发挥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国际交往功能,主动承接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和重大涉外会议,积极申办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层论坛对话。


附全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实施意见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培育发展我市会展业新优势新动能,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强化“三标”意识,以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会展经济发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路径,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名城,充分发挥会展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开放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会展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立足中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会展名城。

会展规模效益稳步增长。会展经济量质齐升,消费引领和贸易促进功能凸显,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数字会展和绿色会展持续推进,会展活动数量、展览总面积等主要指标实现持续增长。到2025年,力争全市会展场馆可供展览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举办展会活动数量达到500个,展会总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会展活动数量稳步增长,国际参展比例进一步提高,国际权威认证项目不断增加,会展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打造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品牌展会。

会展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汇聚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会展链主企业和组织机构,本土会展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会展企业。到2025年,会展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打造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会展企业达到10家。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会展场馆新格局

1.高标准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会展承载地。推动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郑州中央文化区文化交流中心、郑州高新区科学会堂等项目建设,打造体量占优、设施领先、结构合理、配套齐全的会展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完善新建展馆周边的市政道路、住宿餐饮、商业街区、文旅休闲等配套设施,打造会议、展览、餐饮、酒店、文旅等一体的会展经济圈。(责任单位: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中原区、郑州高新区、市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政府国资委)

2.高质量培育会展集聚区。依托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引培高能级、国际化、专业化的会展活动,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会展产业集聚区。发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区位优势,以举办精品专业展会为主,提升会展服务功能,构建会展创新发展引领区。依托龙子湖学术交流中心、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重点举办高规格、国际性会议活动,打造国际高端会议集聚区。充分发挥郑州中央文化区文化交流中心、郑州高新区科学会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项目孵化器作用,重点培育中小型专业展和消费类展会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中原区、郑州高新区、管城回族区)

3.高水平构建全域会展格局。充分利用奥体中心、E贸易博览中心、重点商圈等空间,举办文化创意、时尚消费、家居建材、农产品交易等主题展会及节庆、演艺、赛事活动,营造多元会展消费场景。结合各开发区、区县(市)产业特点,利用各类会展设施,完善区域会展配套服务,构建全域会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各开发区、区县〔市〕)

(二)打造品牌会展新高地

4.推动产业展会融合发展。商务、发展改革、工信、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建立招展引会联动工作机制,完善重点引进展会项目库,对接国际国内顶尖展会主办方,按照行业分类招展引会,招引举办国际高能级展会。围绕我市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6个新兴产业,传统汽车、装备制造、铝工业、食品制造、服装家居、耐材建材等6个优势产业,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虚拟现实、区块链等6个未来产业,引进举办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效应显著的国际知名展会,实现重点产业“一产业一展会”,推动会展业与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区县〔市〕)

5.汇聚国内外高端会议。围绕中原科技城建设,加强与国内国际行业协会、学会合作,策划原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会议,打造科学会议首选地。发挥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国际交往功能,主动承接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和重大涉外会议,积极申办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层论坛对话。推动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等重点企业来郑举办年会、供应商大会、专业论坛等。(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委外办、市商务局、市科协)

6.培育高水平专业展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郑州符号、标识性强的专业展会,将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世界金刚石产业大会等打造成为世界级、标志性品牌展会。大力培育郑州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郑州工业装备博览会等本土项目,形成一批品牌价值高的自主IP展会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各开发区、区县〔市〕)

7.打造消费类展会矩阵。围绕“国潮经济”“夜经济”“网红经济”等热门消费领域,培育举办珠宝首饰、美妆医美、文创艺术、户外休闲、体育竞技等一系列主题消费类展会活动,助推消费升级。丰富时装周、网红大赛、美食节、音乐节、动漫节等活动形式,打造沉浸式会展体验,提升城市活力。支持各开发区、区县(市)办好樱桃节、石榴文化节、红枣文化节等特色农业活动,带动都市农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委,各开发区、区县〔市〕)

8.培育高成长性市场主体。鼓励会展场馆运营机构、品牌展会主办单位通过模式复制、品牌输出等方式积极“走出去”。以构建会展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目标,支持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会展集团。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郑州。支持会展企业上市,扶持一批会展“小巨人”企业,推动会议服务、设计搭建、广告策划等产业链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政府国资委)

(三)培育会展业发展新动能

9.鼓励数字会展发展。支持会展企业加强与科技公司、网络营销平台合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互动直播、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传统线下展会核心功能的数字化。加强数字化运营管理,提供精准营销、供需配对等服务,进一步拓展展会功能。推动会展场馆信息资源库、设施管理系统、展期安排系统等智能化改造,为客商提供线上注册、展会预约、电子签到、馆内导航等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

10.推行绿色会展发展。在展馆和重点展会中开展绿色会展试点,推动绿色展馆、绿色展会认证。推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办展办会,支持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产品,鼓励在场馆设施、项目运营、展示设计、展台搭建、垃圾处理等环节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

11.支持会展国际化发展。重点在“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地区推介郑州会展资源优势、展会项目、营商环境等,吸引更多组展机构来郑发展。组织会展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在中欧班列(郑州)沿线国家、东盟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国际参展商和采购商来郑参展参会。推动展会国际认证,加强与UFI(国际展览业协会)等会展国际机构联系,推动本地会展企业、展会项目争取国际机构认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办)

(四)优化会展业发展新环境

12.完善会展公共服务体系。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会展服务窗口或在郑好办上线会展服务事项,实行综合受理、分类审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调节机制,根据需要在展馆设立服务站,加强会展业各市场主体权益保障。创新与海关协调合作机制,探索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推动海关简化展品入境签证手续,提升国际展会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会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档案,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引导企业诚信办展、规范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金水海关、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开发区、区县〔市〕)

13.深化会展业改革创新。试点政府办展改革,探索政府与市场主体合作办展新模式,推进政府办展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对接国内外通行准则和一流水准,研究制定我市在会展服务、绿色会展、评估认证等领域的地方会展标准体系。加强对展馆及服务商的监督管理,重点围绕服务水平、展商和观众满意度、办展综合费用、公开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监督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展馆和服务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行业协会专业化水平,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多元治理的行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国资委,各开发区、区县〔市〕)

14.筑牢会展业人才支撑。建立会展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纳入本市人才管理工作计划。支持引进符合我市需求的高层次、紧缺会展业人才,根据规定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设置会展专业,加强校企联动,培养适应会展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鼓励行业协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会展专业人才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

15.建立健全会展业统计体系。建立会展业发展指标体系,整合商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安、交通等政府部门及各市场主体的数据信息,构建涵盖会议展览和配套服务业,及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购物休闲、文体娱乐等带动产业的会展业统计制度,提升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鼓励第三方搭建数据统计系统,提升会展业统计成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交通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大数据局,各开发区、区县〔市〕)

16.提升城市会展承载力。加快引进全球知名高端品牌酒店落地郑州,增强中高端酒店消费供给能力,建设会议型酒店集群,提升郑州举办国际化、专业化展会的承载力。打造会展总部楼宇,吸引集聚专业策划、创意设计、会议服务等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会展企业集群。(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资源规划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

有效发挥郑州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工作的规划引导和督导落实,强化部门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建立跨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密切协作,夯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会展产业发展。

(二)强化督导考核

将会展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分解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加强督导,采用台账式管理,实行“季度督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机制,确保国际会展名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三)创新宣传推广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新媒体等,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推广,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宣传郑州发展会展业的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为建设国际会展名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