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203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抓好国内粮食生产的重要政策文件。

当前,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93公斤,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转型发展,粮食需求量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矛盾仍将长期存在。为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必须以多举措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效能,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更好端稳“中国饭碗”。

落实藏粮于地发展战略,筑牢物质根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一方面,扩大耕地数量,稳定粮食总量。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加大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控制力度,注重将撂荒耕地利用转化为满足耕种标准的高质量土地,以严格的保护和转化举措提升耕地数量,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供给”,为稳定粮食产量筑牢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提升耕地质量,增强粮食产量。进一步落实行动方案部署的新举措,增大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在农业节水供水方面着手改善农田水利,以此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及时采取退耕还耕、休耕轮作等措施,从而恢复和提升耕地生产力,真正维持好耕地的持续产出效能。

推进藏粮于技发展举措,提高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提升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在农业生产全链条、多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水平、扶持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浙江省嘉善县的西塘镇祥符荡稻田为例,其联合阿里云计算打造出“祥符荡稻田数字孪生平台”,实时反映稻田的农事统计、告警预警和生长记录等具体情况,实现以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深化种业科技创新应用。种业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领域,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用科技研发加快种源等关键核心的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进生物育种、科技选种,打造专属于种业的新质生产力,确保真正落实种业振兴的战略部署。

构建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保障。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制度。一方面,围绕粮食安全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确保在粮食生产各环节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引。即将在2024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和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法律根基。另一方面,全面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政府部门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责任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问责、终身问责,落实好“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打造坚实的粮食生产安全制度基础。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