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乃是皇权当道的大时代,平头百姓们人微言轻话语权更是等同于无,很多情况下百姓们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朝廷一纸命令下达百姓便必须遵从与执行,否则极有可能为个人甚至是家族招来杀身之祸,这不是后世人根据记录不全的史书危言耸听。
而是皇权至上的背景下百姓权益其实很难得到保障,一来由于阶级差距太大使得无数百姓没能及时收到官府的新指令,导致不少心思纯良的百姓无意间触犯了律法。
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情况比比皆是,若是足够幸运生在天平盛世当中,那么坐在九五至尊之位的帝王则有可能网开一面,毕竟不知者无罪这句话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不知情者往往受到的伤害会更多,适当放宽要求也并非不可,如果很不幸处于奸臣权势滔天的乱世之下,彼时的百姓生命就如草芥一般可有可无。
通常情况下乱世子民的生存条件难上加难,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明明年轻时励精图治的明君,到了晚年竟摇身一变成了昏庸无能的皇帝。
这类皇帝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连带着王朝也因他们走上下坡路,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奸臣的推波助澜,明代著名奸臣魏忠贤无视朝纲,结果被崇祯杀掉后明代再不复曾经的光辉。
王承恩说过若魏忠贤在,何至于此,这句话背后蕴藏着诸多秘密。
圣明帝王 大明王朝
历史上的圣明帝王不在少数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这样一位皇帝存在,现实却是再如何强大的朝代,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出昏君。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人生是多少人的梦,哪怕时过境迁到了科技兴国的现代社会,朱元璋的谋略与治国手段仍旧让无数人折服。
大明王朝存在数百年也曾是当时亚洲赫赫有名的强国,明朝帝国在朱元璋手中开启了制霸时期,奈何到了后来明朝的花期却越变越短。
锦衣卫与东厂西厂粉墨登场重新定义了社会阶级划分,但当年在位的皇帝大概率想不到明朝也毁于此,魏忠贤对大明的朝政可谓是只有迫害。
至于身居高位应该做出的贡献并无一星半点,魏忠贤做到了凭一己之力祸害明朝朝廷,当魏忠贤手中权力抵达顶峰之际,朝廷上下早已是满片哀嚎声。
民生百态根本不在魏忠贤在乎的范围内,他所介意的唯有是否阻碍了自身利益,也正是因为有魏忠贤这种角色的衬托,才令那些心底善良为国付出青春与男性尊严的太监名誉被毁。
并不是每一位太监都如魏忠贤这般禽兽不如,魏忠贤的前半生经历与入宫原因并不稀奇,大多数男性都会因家境贫寒而不得已选择净身之路。
男性尊严向来是无价之宝,能做出这等决定的男子必然已经被逼入绝路,然而魏忠贤与其他太监截然不同的则是,他居然是因自身赌瘾没能控制是才输掉了手中积蓄。
无论何时没有金钱在社会上都是寸步难行的,意识到很快就会步入讨饭行列的魏忠贤,心一横咬牙决定净身进宫谋取前程,从这方面而言魏忠贤也算是狠绝之辈。
很少有男人会用这种手段谋划未来,毕竟净身的痛苦源自于身心两方面,魏忠贤净了身心底反而不以为意,他的目标在于要快速出人头地,当太监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捷径。
阳奉阴违 狡猾奸诈
入宫后的魏忠贤展现出八面玲珑的真面目,很快便得到了老前辈们的赏识与举荐,魏忠贤一步步走到了皇帝身边心腹的位置,他的运气不错那时的天启皇帝无心朝政。
倒是对木匠的工作颇为感兴趣,每日除去必须要处理的朝政外,这位奇葩皇帝恨不得整日与木材为伍,狡猾奸诈的魏忠贤也是此时发现了机会。
魏忠贤一边对着皇帝阳奉阴违,另一边又将手肆无忌惮地深入朝廷翻云覆雨,不久后偌大的朝野被他整治到乌烟瘴气,魏忠贤何曾在乎过天下百姓的处境。
当一众大臣们反应过来他的终极目的后,魏忠贤一跃成为了全天下为数不多不能随意针对的大人物,太监把持朝政皇帝甚至还被架空。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王朝在走下坡路,不过魏忠贤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被他算计的皇帝没能继续做魏忠贤手中的傀儡,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后世名气不小的崇祯。
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亲手了结魏忠贤,百姓与朝臣本以为大明江山就此能恢复生气,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崇祯处理掉魏忠贤,竟是大明王朝败落倒计时的开端。
这样残忍的事实即便心理素质绝佳者也难以接受,崇祯也无法想象他与魏忠贤的死法竟无半点区别。
王承恩的那句若魏忠贤在,则是源于魏忠贤在收税时期的策略堪称教科书式的表现,魏忠贤头顶大奸臣的污名却让造反活动迅速锐减,根源就在税收的问题上。
百姓手中的钱财足够支撑家庭的开销,吃得饱穿得暖造反心思也就小了些许,谁都不愿意去做谋逆之事。
且不论成功与否普通百姓没有人脉与资源,若非心底的怨怼情绪挤压到一定程度,百姓绝不会主动去触犯朝廷的红线。
魏忠贤让百姓不愁生计问题,生活还过得去的百姓很难升起造反念头,这点来说魏忠贤很有远见与战略意识。
魏忠贤的狠戾体现在敢与东林党博弈,并且凭着一股冲劲斗赢了东林党,大头的税收弊端解决了百姓税收负担就会减弱。
增加百姓税收 崇祯自杀
反观崇祯时期东林党等来了魏忠贤死了的时机,崇祯又过于稚嫩无奈下选择增加百姓税收,另一方面又宣布裁军削弱了军事力量。
这给外敌入侵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会,王承恩作为崇祯身边的得力太监侍奉皇帝一生,虽说只是一介区区太监连男人都算不得,但是王承恩对朝政变化与民生问题的嗅觉很灵敏。
他看出了其中门道也看透了魏忠贤的作用,可惜魏忠贤若活着,势必会用尽手段折辱皇室尊严。
崇祯为皇岂容阉人肆意侮辱,这是个恶性的死循环并且无解,王承恩自知没办法化解在崇祯自去世便随主而去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