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近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其控制的媒体不断鼓噪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见顶论”,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中国经济降速会对全球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这番抹黑言论,并没有影响专业机构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经济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9年,在全球新增经济活动中,中国占比将达到21%左右,超过七国集团总和,是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而美国占比仅约12%。这是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最新例证。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发布后,高盛、摩根士丹利、亚洲开发银行、花旗集团皆上调中国经济全年GDP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经济仍具有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抛开总量谈增长率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专业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是因为相信虽然增长率相比过去放缓,但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增量仍十分可观,中国经济依旧是全球经济增长主要来源。
2010年,中国GDP同比增长超过10%,以5.9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过日本(5.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到了2023年,中国GDP同比虽然“只”增长了5.2%,但总量已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4万亿美元),是日本(约合42106亿美元)的四倍多,仅新增的6万亿元规模,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总量。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动“换挡”“降速”是必然的,也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经历过的。更何况,在总量高基数前提下,中国经济即便只保持中高速增长,也能发挥出比10年前更强的带动辐射作用。因此,当唱衰者拿着5.2%的数字,言之凿凿地分析中国经济“见顶”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却称赞中国又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3左右的动能。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凸显发展潜力
比高基数之上维持中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近年来正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结构性变化,增长的高质量特点愈发突出。过去十年间,不仅第二、第三产业在总产出中已经占到80%以上的份额,第三产业更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3年,按照可比价计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大幅提高43.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升、消费显著增长,不仅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制造业强国建设,更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的合作机遇。
此外,中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GDP之比达2.64%;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新动能不断累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较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8%和12.7%,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9.2%,与之相关的充电桩、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1.7%、8.6%。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延续产销两旺态势,不仅成为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名片,更为推动各国绿色转型,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引发国际机构高度关注。荷兰国际集团智库网站认为,中国经济正向着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且转型的基础和战略方向已经确定,在很多关键领域也已取得重大进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信心如磐,将继续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以自身发展继续为全球提供更多机遇。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