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快捷、省心,从郑州去许昌胖东来更方便了!”郑许市域铁路开通后,群众的体验热情高涨。“铁路公交”让郑许“双城记”迈向“一家亲”,加快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良性互动。

这是我省以便捷交通网串起“两座城”,打造区域合作共赢新空间的一个缩影。抱团成圈、共谋发展,已成为当下城市竞争的新路径,支撑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作为全国第10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郑州都市圈最近又有“大动作”。记者4月30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我省出台郑州都市圈一揽子规划,将全面推进“圈内城市”科技创新聚势赋能、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协同共兴、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塑强区域竞争优势、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我省通盘考虑、高位推动,正谋划形成“1+1+3+N+X”都市圈规划体系。当前,继省委、省政府印发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后,省郑州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又相继印发都市圈交通、产业、公共服务、能源、生态、水利6个专项规划,郑州都市圈规划体系加快构建,发展“蓝图”逐步清晰。

郑州都市圈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京广通道的交会处,人力资源、市场规模、产业发展、交通区位等优势突出。按照规划,郑州都市圈以郑州为中心,由与其1小时通勤范围内的周边市和县(市、区)共同组成。我省将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强化郑(港)汴许主引擎作用,推动郑洛协同发展,有序推进“提核、强圈、领群”,构建“主副协同、区域统筹、圈层一体”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圈”出河南,中原更出彩。根据规划,到2027年,郑州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5%,同城化发展和综合实力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建成创新集聚、开放融合、高效畅通、民生共享、绿色安全的现代化都市圈。力争到2035年,郑州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前列,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郑州都市圈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面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建设都市圈 “圈”出新未来

人需要朋友圈,城市显然也需要。面向全国,城市竞争、区域竞争逐渐朝着“集团化”方向演进;放眼世界,以圈带群、抱团发展,已被证实是卓有成效的城市发展路径。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郑州都市圈是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去年《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到今年郑州都市圈一揽子规划发布,我省正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郑州都市圈,弹好互促互进的“协奏曲”、共绘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

交通: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新开黄河大桥。(图源:顶端新闻)

G230封丘至开封之间,滔滔黄河之上,一座建设中的大桥巍然屹立,英姿初显。新开黄河大桥建成后,将是河南省域范围内国、省级干道最长的跨黄河桥,新乡、开封“双城牵手”,带动郑新开三地融合发展。

郑开、郑机、郑焦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加快探索,郑开、郑新、郑许、郑焦等城际公交服务品质持续提升,郑开(兰考)、郑港间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更多城市间的“双向奔赴”,都依托于这样更便捷的交通体系。

“交通是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是优化塑造城镇空间布局形态的重要抓手。”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区域经济部主任高亚宾说,推动都市圈加速融合,要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以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郑州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到2027年,形成1小时通勤圈,都市圈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11万公里以上,实现市市通双高铁、县县通双高速、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4.5米以上硬化路。到2035年,都市圈将建成更高层次、更高品质、更高效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率先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交通网络一体联通,综合枢纽一体衔接,运输服务一体高效,交通经济一体融合,体制机制一体协同。都市圈内,郑州国际性、洛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门户作用稳步提升,机场航线网络通达全球,国际铁路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中欧(亚)班列开行量居全国前列;城际客运、城市公交、城乡客运有效衔接,都市圈城市公交实现一卡互通……路路通,将带起数城繁华。

产业:“握指成拳” 协同合作

郑州市是实力雄厚的“电子信息之城”、世界领先的“装备制造之城”、加快建设的“汽车制造之城”、迅猛发展的“新型材料之城”……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作为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郑州必须继续高昂起“郑龙头”。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为河南带来一座互联网汽车智能工厂。

业内专家表示,郑州都市圈整体呈现出中心城市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优势,周边城市以资源依赖型或劳动密集型的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态势,这为都市圈未来的产业分工协作奠定了基础。郑州把“蛋糕”做大,相关配套产业也会外溢,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路线图”明确:到2027年,培育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2个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未来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支柱、传统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35年,郑州都市圈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跃升。

向东——郑开汽车产业带;向西——郑洛新材料产业带、洛济焦高端石化产业带、洛平高端装备产业带;向南——许港精密制造产业带、郑漯现代食品产业带;向北——郑新高技术产业带、郑焦智造产业带……8条重点产业带联动郑州都市圈东西南北共舞,带动产业热潮奔涌。

城市合力带来产业活力。如何通过产业协同实现经济提质?有关专家表示,要增强中心城市对外部要素吸引力,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促进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共享体系。

生活:可感可触 携手“出圈”

5月4日,由中铁建设承建的郑州市郑东新区科创文旅交流中心项目正在进行紧张施工。该项目是河南省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郑东新区白沙片区的新地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翻看各个专项规划,郑州都市圈建设给出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福利”,将带给每个普通人可感可触的变化。

公共服务多元供给。到2027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普惠性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城乡社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实现。以郑州为核心壮大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龙头,以黄河、大运河公共服务走廊与“米”字形交通轴带辐射,构建市县乡(镇)多层级公共服务中心。

民生领域合作共享。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共享制度建立完善。推进都市圈教育现代化,力争每个乡镇办好2~3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都市圈居民医疗联合体内就医绿色通道;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都市圈“候鸟式”“异地型”“农家式”养老新模式;全面提升托育服务水平。

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到2027年,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3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人。

让圈内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回归“人的城市”,成为“最美的故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动力不竭,携手“出圈”,郑州都市圈未来定能乘风破浪,越来越强。(记者:宋敏)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