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明朝为对抗崛起的后金政权,耗资无数,在跟后金接壤的边界,打造了宁远加锦州的防御堡垒,并以辽东籍将领和士兵为主,打造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关宁铁骑,用以防御后金。

但这道防线和这支军队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成为明朝财政上的负担,明朝并未因此得到拯救,最后还是亡国了。

于是,有历史爱好者认为,明朝消耗国力打造宁锦防线和关宁铁骑,是无比错误的决策。

下面,就简单聊聊这个事。


明朝花费国力建设的关宁铁骑和宁锦防线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但经念歪了,宁锦防线和关宁铁骑的配合应该是可攻可守的,但因为各种原因沦落成一条这能被动防御的防线和一支不愿意进攻的军队,这就有违大局了。

宁锦防线是防御清朝的最前线,同样,也是进攻清朝腹地的最前线,明朝在这条防线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也用最好的装备和最优厚的粮饷打造出了一支最强悍的军队。

关键就在于这支晚明最强悍的关宁铁骑,如果它能起到攻击清朝的作用,那么宁锦防线就是起到正面作用的防线,但关宁铁骑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全部作用,只能防守,不能进攻,关宁铁骑为什么不会进攻?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关宁铁骑的军阀倾向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基于“以辽人守辽土”的思想建立起来的,这支军队从建立初始就有着严重的地方主义倾向,小圈子行为特别严重,不是辽人的将领被排斥,比如赵率教和满桂这两位相当能战的将军就都被排斥在关宁铁骑的核心圈之外。

辽人把握着关宁铁骑,这支军队的作战行为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地方特色,“以辽人守辽土”没错,但同时也将对清朝的战略受制于辽人将领,他们要是不想打,就没法对清朝发动进攻,不能进攻,就只能被动防守,就只能不停地给关宁铁骑供应巨额的军饷。

掌握着关宁铁骑的辽人将领如祖大寿、吴襄等人就可以借着巨额的军饷大肆敛财,还可以用关宁铁骑的重要性要挟朝廷,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这么多好处可以拿,还用得着拼死和清朝作战?只要保持着双方的存在和平衡,关宁铁骑才会居中获得最多的好处,军阀倾向由此而生。

第二:明军的战斗力被自伤了

明军并非不能打,否则也不会压制关外蒙古二百多年,但明军的战斗力在晚明时已经降到最低,原因无非是文官欺压武将,让武将无为国牺牲的信念,武将在文官的压迫下,又去欺压手下的士兵,克扣他们的粮饷,让士兵没有作战的士气。

同时,文官和部分勋贵武将勾结,在军队的装备上也大打折扣,为了贪墨钱财,采购低质的装备供应给明军士兵,让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最好的防护,有了伤亡后又因为朝廷财政的紧张和对士兵的轻视,让他们得不到可靠的抚恤,更不要说给他们应得的荣誉,久而久之,就没多少人愿意死战。

换到关宁铁骑身上,为了少抚恤,主将们也不愿意主动进攻清朝,或者让士兵们在战场上死战,每年供应的辽饷是有数的,多死一个人就多付出一份抚恤,留着这些钱给自己增加点家当多好?

关宁铁骑最主要的精锐实际上就几千人(有数万步兵,战斗力差一些),将领们只要维持几千人的装备和战力,其余的都可以贪墨,文官的压制和关宁铁骑主将的避战,让关宁铁骑没有任何战胜清军的可能,明军的战斗力是被自己人遏制住了。

第三:结语

因以上两点原因,关宁铁骑实际上成为一支纯防御性的军队,由他们镇守的宁锦防线也成为一条纯防御战线,只能防御的战线和军队就只能消耗明朝不多的国库钱粮,不断的消耗明朝仅剩的元气。

在清军多次绕道攻进关内时,关宁铁骑这支号称晚明最强的明军却丝毫不能起到任何牵制作用,宁锦防线看似宏伟,实际上一条死防线,关宁铁骑看似强大,实际上是一只死军,可笑的是,关宁铁骑投降清朝后,却马上活了过来,成为清朝征服中原最有力的马前卒。

宁锦防线和关宁铁骑是两样东西,可它们是一体的,防线是死的,人是活的,明朝花费国力建设关宁铁骑和宁锦防线并没有错,错在关宁铁骑因为私心把自己变成了死物,如果关宁铁骑敢于死战,敢于进攻,有宁锦防线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又有整个明朝的支持,耗死清朝是有可能的,如此,明朝花费国力建设的关宁铁骑和宁锦防线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