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不光生活压力大,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30多岁了还不想结婚,可把父母给愁坏了。现代人晚婚的原因,归咎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一部分是因为读书太久被耽误了;一部分是因为还没玩够;还有一些可能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凑不够彩礼钱。


       在每个父母眼里,儿女的婚姻都是头等大事,女儿不结婚最着急的就是他们。可是着急也没用,现代讲究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儿女真不愿意结婚,父母再着急也没用。
       若是古代的父母看到这一幕,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在古人眼中看来,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的婚事当然只有父母才能做主。因此,古人的婚姻大多数父母包办的,而且为了满足父母抱孙子的愿望,古人的结婚年龄一般都很低。


       那么,古人究竟多少年龄结婚呢?根据史书上记载来看,古代的男子结婚年龄一般为20岁,女子为15岁,这个说法源于《礼记》中的记载。但是,由于朝代的不同,每个朝代的结婚年龄也有很大区别,例如明朝男子16岁结婚,女子14岁结婚,而唐朝男子则大多数是15岁结婚,女子13岁结婚。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古人怎么可能这么早就结婚。其实,要不是亲眼看见,现代人确实很难相信。众所周知,清朝是最后一个古代王朝,在很多习俗上与前面的朝代十分相似,其中就包括早婚。比如下面这张清朝老照片中的这对童婚夫妻,看起来只有十几岁,这要是放到现代,恐怕都还在读初中。


       从照片上来看,新娘的年龄不过十四五岁,脸上充满了无奈的神情。而新郎的年龄最多只有十二三岁,看起来满脸懵懂,完全不知道成家立业对于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无论是新娘还是新郎,他们本身都还是孩子,自然也不可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婚后的生活肯定还是要依靠父母帮衬的。
       那么,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婚的呢?如果到了十四五岁不结婚,是不是会有一些后果呢?说到这个问题,古人普遍早婚除了是因为古人寿命短、期望多子多福等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重男轻女,女儿到了年龄就立刻给她找婆家,这样就能减轻一下家中的负担。


       其实在先秦以前,那时候的人们讲究礼仪,结婚的年龄也不会太小。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常年的战乱导致人口大幅度下降,朝廷为了尽快将人口提升上去,于是就下令让那些到了15岁适婚年龄的女子尽快出嫁。如果父母舍不得女儿,不愿意女儿这么早嫁人怎么办?那就需要向朝廷多缴纳很多的税银,这是很多家庭都承担不了的。
       很多家庭为了避免额外向朝廷缴纳税银,所以在女儿到了15岁年龄之后,就赶忙给女儿物色婆家。可当时由于长期战乱的缘故,适龄的男子都被拉去打仗了,想要找到一个年龄相仿的人结婚很困难。于是很多家庭为了让女儿尽快嫁出去,不得不降低挑选姑爷的条件,甚至还多陪嫁一些嫁妆,以使得女儿尽快出嫁。


       不得不说,汉朝朝廷的这个做法,确实有些太过于刁钻。虽然对人口恢复起到了很大的重用,但是却害得很多家庭骨肉分离,不知道多少女子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幸福。而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无赖皇帝刘邦,他出生于市井之中,对于百姓们的心思了解得十分透彻,能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