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直通IPO;文/孙媛
5月24日,来自浙江湖州安吉县的国内“抗体细胞因子第一股”盛禾生物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3.50港元,开盘价为14.4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7.11%,随后股价呈现上涨态势,最高涨至15.42港元/股,较发行价涨幅达14.2%。
截至今日收盘,盛禾生物股价为14.52港元/股,市值达22.75亿港元(约21.09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盛禾生物是全球开发抗体细胞因子产品的领军者之一,更是少数几家在抗体细胞因子领域拥有临床进展最快候选产品的先驱公司。
同时,盛禾生物也是抗体细胞因子领域在港交所上市的首家公司。
据招股书,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作为一家致力于开发抗体细胞因子产品的创新药企,盛禾生物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具有创新性的First-in-Class产品,从而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核心业务模式包括内部发现、开发和商业化抗体细胞因子和透过直接调节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系统来调节免疫微环境的其他免疫疗法,以解决肿瘤学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市场需求。
为此,盛禾生物快速建立了三大技术平台,以此作为产业化的源泉,包括AIC™平台,一个主要专注于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开发的可扩展平台;ADCC增强抗体平台 (AEA™平台),一个为增强抗体的细胞毒性而构建的FUT8敲除细胞系;强化天然免疫细胞多抗平台(AIM™平台),一个专注于开发基于先天免疫刺激物的双特异/多特异抗体的平台。
基于这三大技术平台,目前,公司旗下拥有9条在研产品管线,其中6条已进入临床阶段,包括3款中美双报的抗体细胞因子管线,皆为全球治疗癌症患者临床进展最快的抗体细胞因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盛禾生物尚无产品获批准进行商业销售,亦未从产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入,何时盈利尚不可知。
招股书显示,盛禾生物在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379.50万元、2100.50万元,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以及获得融资后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
报告期内,其年内亏损由2022年的520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1.327亿元。在核心产品产生的研发开支上,公司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别花费1070万元及1740万元,分别占相应年度研发开支总额的20.1%及40.4%。截至2024年2月底,盛禾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2亿元。
IPO前,盛禾生物曾完成过两轮融资,进行过资本输血。
2023年8月2日,盛禾生物获得2.1亿元A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倚锋安盛、倚锋安禾,投后估值为14.1亿元(约合15亿港元)。
而完成此轮融资,盛禾生物刚好“撞线”申请上市的财务指标,获得A轮融资的第二天,公司就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随后,2023年9月27日,盛禾生物又获得6018万元A+轮融资,引入了投资方北京越禾,投后估值为14.7亿元。
IPO前,Sunho Wisdom对盛禾生物的持股比例为71.83%,No5XJR、Sunho Stellar均分别持股4.90%,倚锋资本通过倚锋安盛、倚锋安禾分别持股9.52%和4.76%,越秀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北京岳禾持股4.09%。
其中,Sunho Wisdom由盛禾生物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张峰控制。据招股书介绍,张峰可行使Sunho Wisdom、No5XJR、Sunho Stellar的投票权,合计拥有盛禾生物约85.11%的投票权。
而IPO前资方突击入股,不仅让盛禾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获得由2022年末的182.1万元增至2.20亿元,缓解了现金流难题,也进一步提升了盛禾生物申请IPO的估值。
根据公告显示,盛禾生物本次IPO计划全球发行3415.18万股,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香港公开发售,未有超额配股权。
此次IPO募资的净额约3.916亿港元,而这部分资金按按计划将都用于三大核心候选产品的临床实验,或将加速其产品商业化进程。其中,28.1%将用于IAH0968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35.8%将用于IAP0971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36.0%将用于IAE0972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
可见登陆二级市场,盛禾生物主要是借IPO输血,为其后续研发投入资金加持。
事实上,2018年4月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后,港交所就由此成为众多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高地”。
过去6年,港交所中通过这条18A规则诞生不少生物医药科技上市企业。据联交所官网数据,截至2023年6月12日,共有58家企业通过18A规则成功上市,这些企业分布于制药、医疗器械、眼科、CXO等领域。其中,已成为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的百济神州、年度营收达62亿元的信达生物通过这一规则完成上市融资后,并随后摘“B”成功,转为普通上市企业。
不过,也不是每家生物科技企业都能成长为下一个“百济神州”,身处商业化前夕的盛禾生物,跑出IPO后,其未来依然存在未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