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的谋反显得莫名其妙,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谋反属于临时起意,而不是蓄谋已久。
司马昭在弑君之后,声望降到冰点,希望一场胜利来转移视线或才挽回政治声望。
263年所发生的魏灭蜀之战,在事前,没有人知道战争的结果如何,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都反对这场战争,包括邓艾。
而支持司马昭发动战争的人只有钟会,钟会察言观色、揣摩上意,顺从司马昭的意思,以支持司马昭伐蜀而取得政治上的上升空间。
正因为钟会的支持,司马昭才让钟会这个没带过兵,没打过仗的人担任伐蜀军队的总指挥,钟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成为一方军事统帅。
钟会的本意是靠战争为自己赢得声誉,以便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毕竟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同时让为司马昭在政治上摆脱困境。
但钟会并无把握灭亡蜀汉,从这场战争中钟会的表现来看,他在尽一切可能为自己谋权。
钟会斩杀了许褚之子许仪,只因为后者修路时失误,导致战马蹄陷入坑中,这是斩将立威。
钟会以诸葛绪畏缩不进为由,夺了另一路伐蜀大军的兵权,收回己有,这是收聚兵权。
在邓艾兵临成都之前,邓艾没有谋反之心,因为他也不知道能不能灭亡蜀汉。
在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之后,刘禅投降,姜维随之投降,这让钟会的野心极度膨胀。
《三国志 钟会传》: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钟会是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察官,同时又有少量的兵权。
钟会这个司校尉显得与众不同,居然敢干涉朝廷中的政事,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司马昭的纵容,钟会是以司马昭亲信身份干涉政事的,钟会积极帮助司马昭谋划,因此他有干涉政事的权力。
这无疑助长了钟会的野心与跋扈。
《三国志 邓艾传》: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
当邓艾成功逼降刘禅后,眼看灭蜀首功被邓艾夺去,钟会开始嫉妒邓艾,与胡烈、师纂等人一起诬陷邓艾有悖逆之举,朝廷下诏书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
没了邓艾,钟会就成灭蜀之战的唯一主将,手握18万魏军,再加上蜀汉投降的10万军队,钟会手中控制的军队数量达到28万之多。
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东吴军队的总数量,这是钟会野心膨胀的根本原因。
《三国志 钟会传》:会所惮惟艾,艾既擒而会寻至,独统大众,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率皆在己手,遂谋反。
于是钟会临时起意,准备在蜀地自立,企图利用手中的军队和蜀地的天险,以图统一天下。
既然是临时起意,也就只能抱抱佛脚。
《三国志 钟会传》: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钟会准备派姜维率领蜀军出斜谷,钟会自己带领大军紧随其后,到了长安以后,钟会下令骑兵走陆路,步兵走水路,顺着渭水进入黄河,认为五天就可以到达孟津,跟骑兵部队在洛阳会合,很快就能平定天下。
钟会未免把平定天下想得太过简单,同时也把司马昭想得太过简单。
首先,钟会所率领的军队是魏军,是忠于司马昭的军队,并不是忠于钟会。
自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兵权杀曹爽之后,司马氏一直控制着曹魏的兵权。
一方面他们派自己的亲信充当军队的将领或者监军,另一方面将士的家属全部在洛阳居住,挟家属以制军队,是从曹操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办法。
比如监军卫瓘,明显就是忠于司马昭的,钟会企图扣留卫瓘,让他一起参与自己的谋反,但卫瓘不从,借故脱身后,发动士兵攻打钟会,最终钟会也是死在乱军之中,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卫瓘。
不要说卫瓘,就是钟会军队中的将领,他都控制不住,有人建议钟会杀死所有牙门骑督以上官吏,但钟会犹豫不决,就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想要控制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
钟会根本没有解决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就妄想谋反,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别说钟会控制不了魏军,就连投降的蜀军也未必能控制,姜维之所以参与钟会的谋反,不是为了帮助钟会,而是为了恢复蜀汉,姜维企图借钟会之手复辟蜀汉。
在有限的范围内,姜维会配合钟会,一旦到关键时候,姜维必反钟会。
钟会既控制不住魏军,又控制不了蜀军,这谋的哪门子的反?
其次,钟会低保了司马昭的智慧。
《三国志 钟会传》: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当邓艾被押解回洛阳后,司马昭就给钟会写了一封信,内容是这样的:
我担心邓艾会不服从命令,现在派中护军贾充带领步兵骑兵一万人径直进入斜谷,在乐城驻守,我自己带领十万人马在长安驻守,两军相见的日子很近了。
司马昭这封信意味深长,这明显就是警告钟会不要轻举妄动,难道司马昭知道了钟会准备谋反吗?
并不是,司马昭作为魏国的实际掌控者,非常注重控制军政大权,他会尽一切可能防止自己的军政大权被人剥夺,防止新的权臣出现。
钟会伐蜀时,魏军兵分三路一共18万人,诸葛绪和邓艾各3万人,钟会有12万人,钟会是主将。
但钟会在攻打蜀汉时,剥夺了诸葛绪的兵权,夺了他的3万人,现在邓艾又被钟会陷害,也被押解到洛阳,现在只有钟会一人独掌兵权,对司马昭来说,目前的钟会有潜在的危险。
司马氏靠权谋起家,玩政变、权谋那是家常便饭,他们不会给第三者一个手握重兵的机会,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会提前想办法消除这种潜在的危险。
司马昭已经意识到钟会独掌大军是一种危险,所以故意放出风来,说贾充带了1万人,自己带了10万人以压制钟会。
钟会本来想率军攻打长安的,看到司马昭的信件后,立即惊慌失措,对亲信说:
只是抓获了邓艾,司马昭知道我能独立完成,现在来的军队太多,一定是发觉了我有异心,我们应当立即出兵,事情顺利就可以得天下,事情不顺就退回西蜀驻守,也能学刘备称帝为王。我自从淮南征战以来,算无遗策,是天下都知道的,我难道能在这样的功绩之下有好的归宿吗?
钟会人很聪明,马上就联想到司马昭发现他有异心,原本他想攻打长安统一天下的,现在钟会改变战略,只想割据西蜀,像刘备一样称帝称王。
钟会人很聪明,又足智多谋,但在政治上,跟司马昭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钟会把谋反想得也未免太简单了,司马昭会给他割据蜀地的机会吗?当然不可能。
在司马昭给钟会写信的同时,我甚至相信司马昭已经派人写信给隐藏钟会军队中的亲信,比如像卫瓘这样的,让他们防范钟会,必要时斩杀钟会。
从卫瓘后来的表现来看,卫瓘一脱离了钟会的控制,立即作檄文宣告诸军,共同讨伐钟会,这背后很可能有司马昭的命令。
最后,临时起意的谋反是儿戏,几乎不可能成功。
谋反是古代最有技术含量的政治手段,需要长期的谋划与安排,不是临时起意就能成功,钟会的谋反缺乏基本的政治支持。
军事是政治的手段,任何谋反都有政治目的,钟会的政治目的非常幼稚,先是统一天下,后是割据蜀地自立为帝。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支持钟会?
《三国志 钟会传》:会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宫,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议讫,书版署置,更使所亲信代领诸军。
钟会召集魏、蜀双方的将领和官吏开会,他打出的政治旗号是:为郭太后发丧,并伪造了一份郭太后的遗命,说命令钟会起兵废除司马昭,并将诏书展示给大家看,让所有人发表意见,并写下来。
这个郭太后应该是魏明帝曹叡的皇后,此时的郭太后尚在司马昭的控制之下,钟会把郭太后抬出来,不是显得很可笑吗?
钟会如果控制了郭太后还好用,人都没控制,还用郭太后的名义,司马昭很容易就能破解钟会的政治口号,让郭太后发布一份澄清的诏书不就行了,说钟会是谋反,钟会一点理由没有,也就没有政治正确,自然就不能获取支持。
退一万步说,就算钟会拿的是真的诏书,对于魏、蜀双方的将领和官吏来说,他们考虑是自己和家属的安危,那些魏军将领会放弃一切跟着钟会谋反吗?当然不可能。
钟会没有任何政治基础,他参与谋反的死党只有自己在军队中那数百人的亲信,除此之外,大多数人对钟会抱着怀疑与敌视态度,在蜀汉与魏国朝廷之中,钟会更是没有政治盟友,他凭什么就认定手中有了兵权就能成功?
钟会难道不知道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吗?只能说那个时候的钟会,已经被灭蜀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把他领导之下的28万军队当成了自己的军队。
钟会能指挥这支军队,来自于司马昭的授权,司马昭想要收回权力,那也是分分钟的事,钟会始终没有弄清楚权力的来源。
当时又不是五胡十六国或五代十国的乱世,有点兵权就能称王,在三国时期的政治生态之下,称王称帝都需要合法性和名义,不是阿猫阿狗都能称帝的,否则就是被消灭的份。
三国时期称帝成功的也只有刘备、孙权及曹丕,他们是有政治基础的,其他称帝的,全部被消灭,比如袁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