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国评选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邢燕子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们并不太熟悉她,但是要是问起“60后”“70后”的长辈们,当时的她可是比现在的一线巨星还要火。

多次登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报刊的封面,大名鼎鼎的郭沫若为她量身定做了《邢燕子歌》,多次接受毛主席的接见,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都享受到的。

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变成了全国文明的大明星,时过境迁,当初的“大明星”现在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乡下姑娘回乡下

邢燕子1941年在天津出生,当时国内还处于抗日战争当中,到处都在打仗,城市里尤为混乱,所以父母把她送到乡下,让爷爷照顾她。

在她八岁的时候,新中国成立,社会各个方面都恢复了秩序,当时她的父亲已经是天津华北搪瓷厂的副厂长,母亲也是在一个缝纫厂里工作,家境比较优渥,为了给她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父母将她从乡下接到了城市里。

刚到城市里的小燕子对于城市还是有着诸多的不习惯,虽然这里远比乡下繁华,能买到漂亮的小衣服,吃到好吃的小零食,但是她也很想念农村里一起玩乐的小伙伴,总是慈祥地对着自己笑的爷爷。

邢燕子

很快小燕子的爸爸安排她在天津铁路局职工子弟小学上学,在这里她认识了新的小伙伴们,融入了新的大集体。

学校里的邢燕子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刻苦,往往别的小朋友都出去玩了,她还在教室里学习,因此她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很让父母骄傲。

虽然在城市里的生活很开心,但是她依然没有忘记在乡下的爷爷,爷爷年纪逐渐变大,老年人念旧,也不愿意搬到城市里来生活。

那个时候才12岁的邢燕子主动给父亲要求自己要回乡下,回去照顾年事已高的爷爷,当时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确实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看着女儿这么有孝心,就答应了她回家读书的要求。

时隔四年,邢燕子再次回到了从小养育她的这片土地上,在当地的一家小学读书,不上学的时候就在家里陪伴着爷爷,尽一份孝心。

三年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农业中学,由于离家里有三十几公里远,她不得不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爷爷,走上了求学路。

在农业中学里,除了上课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参加农活工作,一周三天,这也是为了学以致用,增强大家的学习能力。

这对于很多城市里来的孩子还是比较艰难的,但是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邢燕子来说一切都驾轻就熟,干起农活来比高年级的同学们还要勤奋。

1958年,邢燕子从农业中学毕业,对于当时而言初中学历已经算是不错的学历了,靠这个学历她也能找到比较安逸的工作。

不过对于邢燕子来说,在城市里的生活终究不是她想要的,她心里对于自己人生一直都一个规划。

早在1955年,她就对于毛主席“一切知识分子都可以到农村去,那里有广阔的空间,将大有作为”的号召很感兴趣,加上她本来很从小生活在农村里,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建设祖国新农村的理想在那时就埋在了她的心里。

1958年7月,邢燕子说服了希望自己留在天津的父母,独自一人再次回到了司家庄村,而这一次她不再是以孩子的身份,而是以农村建设者的身份回来。

乡下的姑娘回到乡下,虽然熟悉,但是身份的转变依然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

村支书看她是个小姑娘就把她安排到公社食堂去做饭,小姑娘哪里有做大锅饭的经历,看着快有人高的大锅难免犯愁。

有一天,灶上的大师傅有事离开了一会,煮的粥就煮开了,直接从锅里溢了出来,愁得邢燕子连忙大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粥要跑了!”。

还好老师傅赶紧跑了回来,不然锅底都要被烧穿了。

村子里的人一直觉得这个主动下乡建设新农村的小姑娘迟早会回城市里去,在农村待不久,结果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姑娘不仅仅是扎根在了农村,还成为了全国学习的模范。

燕子辛勤沃土地

在邢燕子一步步掌握农村生活的各项技术的时候,1959年,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来到了,全国的粮食和粮副产品产量大减。

由于当时很多壮劳力要去炼钢,挖煤,修水库,留在村里能做农活的仅有8个男劳力。

为了保证生产,不让大家饿肚子,邢燕子开始想办法发动女同志们劳动。

因为一直以来,很多结婚生了小孩子的妇女都不会出来务农了,要在家里带孩子,而邢燕子要做的就是把她们也发动起来。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问题,如果妈妈出去劳作,孩子没人管了是个问题,邢燕子作为一个知识青年,通过组织开办幼儿园,一方面可以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一方面也便于管理。

解放出来了的妈妈们就开始跟着邢燕子成立了“突击队”进行生产自救,最开始只有七个人,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团队,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7、8个人。

开垦荒地最难的就是盐碱地,偏偏司家庄村就有大量的盐碱地,出苗率极低,本来好好的秧苗,一到下雨之后,土地里的碱性盐溶进水里,秧苗全军覆没,这对于本来劳动力就匮乏的村庄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邢燕子组织突击队的女同志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治理盐碱地,最开始用的就是最原始的方法:抬田。

所谓的抬田就是把种植的田地抬高,即使下雨,水也会往低处水沟里面走,不会危及土地,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效率太低,一是消耗人力资源,本来人就不多,还全是妇女,力气没那么大开一天也开不了多少,二是一亩地用抬田的方法,只有六七成能用,损耗太大了。

邢燕子利用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知识和请教县上专家,总结出了拉沙治田、秸秆治田、秋耕冬灌等方法,带领女同志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治理田地。

第一年她们就一口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春天播种麦子。

结果当时由于天气寒冷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播种就变成了泡影。

当时邢燕子都快急哭了,辛苦的成果全没了,不只是信心被打击,更大的问题在于来年大家的口粮都没了。

村支书看出来了她的着急,告诉她革命的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遇到困难和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打倒。

这一番话大大的激励了邢燕子,通过请教老农之后,为了保证播种,她们用砘子将化肥疙瘩轧碎。

队里牲口少,只有自己动手拉砘子,肩膀都被勒肿了,就把围巾解下来垫上继续干,下雪天路上滑容易摔跤,就把树枝拿来做拐杖。

就这样靠着最原始的方法,邢燕子行动队的战士们大干了10天,把560亩地轧了8遍,为来年春耕播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慢慢地,以前只能产出几十斤一亩的土地,可以产出100斤,200斤,到后面500斤,600斤都能达到,邢燕子带领着突击队成员把大片大片的不毛之地治理成了丰收之地。

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时期,在全国大部分百姓都受到了严重饥饿威胁的时候,司家庄村反而除了自给自足之外,还能有余力上交国家,不得不说是邢燕子带领着队伍创造的奇迹。

邢燕子不光是带领着妇女们治理田地,其实一年四季都没闲着。

秋收之后,邢燕子开始组织大家做渔网,斗笠,拿到镇上去卖,贴补家用。

到了冬天就带领妇女们去捕鱼,那个时候冬天比现在还要冷,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邢燕子带领着突击队成员,用木锥一下一下地把冰面砸开,洒下渔网开始捕鱼。

就这样,她们白天打鱼,晚上做手工活,这个冬天一共赚了3000多元钱,这对于一个小村庄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为来年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邢燕子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刚到村里一两年,就能做出这么优秀的成绩,不光是在县里出名了,省里也出名了,一直到传到了国家层面,这才有了各大媒体的报道,掀起了一股“全民学燕子”的风潮。

在那个比较艰难的时期,大家正需要有这样一个榜样的力量来带领大家渡过难关,邢燕子自己也说:

“主要是我宣传比较早,所以大家对我记忆比较深刻,其实后面榜样也挺多的,宣传可能没那么多,那个时候我也挺懵的,以前感觉偶像都是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英雄,没想到我也成英雄了?”

在“学燕子”风潮最热烈的时候,每次收信都能收到三四麻袋,质朴的邢燕子其实每次都想逐一回信,但是还要忙生产的她实在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只能回信一部分。

后面通过作为模范出去慰问的机会,她可以和她的广大“粉丝”见面了,这当中大部分都是同样赤子之心的小学、初中学生,很多人在受到她的影响之后,都积极参加“上山下乡”,为祖国建设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

不忘初心耕耘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邢燕子被毛主席接见了五次,周总理接见了十几次,她也开始逐渐担任领导的工作,为更多农民兄弟姐妹解决问题,改善生活。

但是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即使是在担任天津市市委书记期间,她也从来没有要过国家一分工资,上了班是领导,下了班依然是农民,拮据的时候还要和丈夫一起去捡柴火。

如果你以为她只是一个肯卖力气,肯干活的人的话,那你就错了,作为第一批下乡的知识青年,经过实践对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打磨,邢燕子也可以被称作农民学者了。

她在各个单位担任领导时候,都是讲究深入基层,尊重科学,多次给干部们强调要多做调查,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

由她完成的《天津市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这两个调研课题,在90年代重视发展忽略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经过这两个课题的调研,邢燕子深刻认识到了百姓们生活环境被污染的严重程度。

1994年在她的倡议之下北辰区铺设了13公里的自来水道,让老百姓可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2000年北运河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9月,工程竣工,还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这一切都离不开邢燕子做出的贡献。

2001年年底,邢燕子正式退休,劳碌了一辈子的她也到了在家里感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

退休之后的邢燕子主要的工作就是陪陪老伴,带带孙子,由于工作繁忙,两个人聚少离多,丈夫其实有严重的心绞痛,但是为了怕她担心,都是自己忍着,直到有一天疼晕在了路上才被她发现。

现在闲下来,两个人也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也算是弥补了年轻时候的一些遗憾。

除了陪伴家人,邢燕子也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她参加了秧歌队,参加了老年大学,联系画画,书法,过着惬意的老年人生活。

对于很多采访,劳模分享会,她身体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会积极参加,她想把自己力量分享给新的一代人,让大家都有充足的斗志来建设祖国。

但是对于各种商业活动,她就敬谢不敏了,她不想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变成牟利的资本,所以一应广告,代言之类的东西都被她拒绝了。

反而是如果有学校希望她题字,题词,激励学生,她总是认认真真地思考,书写,再寄送过去。

2019年的时候她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的称号,在接受《党建》采访的时候,她说:

“我只是一直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珍惜,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老共产党员老而弥坚的形象跃然纸上。

邢燕子十分热心公益,她说作为一个老人,能对社会做出贡献有限,只能尽自己所能,支持抗灾重建 ,帮助灾区的百姓。

去年新冠疫情,耄耋之年的邢老也是积极捐款万元,为灾区的同胞和前线的医护人员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时光荏苒,从少年到老年,从下乡知青到离休干部,变的是身份,但是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这种一心报国,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年轻人学习和致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