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在我国民间有很多的祭祖节日,如中元节、寒衣节、重阳节、除夕,但只有清明是公认的“扫墓”之日。
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2024年4月4日就是清明节了,这个日子可不简单,因为它也是法定的祭祀之日,会有额外的一天假期,除此之外,清明节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而且在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一生不管能力有多大,不管身在何方,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根,也就是家乡,而清明节祭祖就是一种对“根”的追寻和回归。
清明节“扫墓祭祖”不仅是习俗,更是孝道精神的传承:
孝道
体现在于,清明节回到家乡,在坟前磕头跪拜、点香烧纸、立碑添土等等,
孔子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应该以礼相待,尽到孝道。
孝道的传承
体现于,带着孩子去上坟,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我们如何通过扫墓来表达孝心,进而理解并接受这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通过这样的示范和引导,孝道精神得以在代际间流传,生生不息。让孩子们参与祭祖活动,看到并学习我们用心尽孝的方式,这本身就是孝道最真挚的传承。
最近网上有说
今年清明不一般,六十年不遇
,原因是因为清明节遇上了
“无春年”、“闰年”、“甲辰年”,
其实这只是一个噱头,因为“闰年”平均四年就会轮一次,而“无春年”是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农历和公历“置正”的原因,导致立春提前了而已,所以平均19个年头里就会有7年没有立春,而“甲辰年”本身就是干支纪年,每年都是六十年一轮,何谈不一般?
还有借此机会来说
“无春清明不上坟”、“无春闰年不立碑”、“甲辰清明不添土”
等等,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还有说
今年早清明“上坟要推迟”,
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什么是“早清明”?
其实也就是今年清明节在农历月的二月,而清明节也叫“三月节”,因此清明正常交节时间应该是三月,今年提前到了二月所以称为“早清明”。
但这是正常的,因为从公历(阳历)上来看,清明每年的交节时间就是4月5日前后,而今年也就是在4月4日,只是农历提前了,因为农历本身就和公历(阳历)有着时间差,这是为了弥补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所以在农历中设置了闰月。每过19年,农历就会追上公历一次,而上一年2023的农历年就有“闰二月”,所以今年的节气在农历中提前了也是很正常的。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扫墓祭祖”了,这是传承“孝道精神”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民间有句话叫
“清明要躲藏,不如床上躺”
,意思就是清明节有些人要“躲”一下,躲藏指的就是“躲坟”,按照民间的说法,清明节有5种人要躲坟,那么指的哪5种人?下面我们提前了解一下吧。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什么是躲坟?
“躲”就是躲起来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宜上坟”,因为墓地大多都在偏僻的地方,想要去这些地方往往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而且中途的路曲折蜿蜒,不好走,到了墓地还要长时间站着等原因,所以有5种人要“躲坟”,也就是不宜上坟。
2024年清明节5种人要“躲坟”
一、晚孕期的孕妇
晚孕期的孕妇要“躲坟”,原因如下:
①行动不方便
晚孕期的孕妇肚子已经显著隆起,身体负担加重,行动自然不如以前灵活方便。若上坟地点偏远,需要长时间的步行才能到达,这对于孕妇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行走过程中,孕妇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此外,偏远地区通常缺乏必要的医疗设施,一旦孕妇在路上出现任何紧急情况,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措施。
②情绪波动大
晚孕期的孕妇,由于身体变化和即将到来的母亲角色转变,往往情绪较为敏感且不稳定。而上坟地方通常弥漫着一种沉重、哀伤的气氛,这种环境很可能触发或加剧孕妇的情绪波动。对于她们来说,这样的氛围可能不仅会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还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俗话说
“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吊孝”,
七十岁在古代被称为“古稀”,就是说人到了这个年纪,身体和心理上会加速衰老,很多场合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都不适合参加的,而上坟就是其中一个。
①身体原因不上坟
去上坟是要长途跋涉的,这对老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到了墓地,还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老人年迈的身体会吃不消。
②心理原因不上坟
人老了,由于生活经历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心里难免会有些乱想,在上坟时,老年人可能会回忆起过去的亲人和往事,这些回忆可能会引发他们的悲伤、思念等复杂情绪。
三、6岁以下的孩子
六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他们的记忆力和心智发展尚处在萌芽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相对有限。然而,当孩子步入六岁的门槛后,他们的记忆力和心智开始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也就是6岁以后,带着孩子上坟祭祖,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特殊的时刻和家族的传统。
这种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沉淀,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小岛文化的传承。
然而,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来说,
上坟祭祖可能会带来未知的恐惧。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场合和仪式。即使大人再怎么解释,也可能无法消除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的情况,这不仅会打扰到自己,也会影响到其他来上坟的人。
四、生病的人
生病的人也包括大病初愈的人,这时候的身体状况通常较为虚弱,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调养。对于这部分人而言,上坟祭祖可能并不是一个适宜的活动。
首先,上坟的路途往往遥远且崎岖,
长时间的行走和劳累会给虚弱的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其次,墓地通常位于人烟稀少的地方,
湿气较重,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再者,老话常说“病去如抽丝”,意味着病情的好转需要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任何突然的身体负担或环境变化都可能对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五、女婿不上坟
女婿上不上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因为老话说
“女婿不上坟,上坟耻先人”,
但这都是旧时候的思想,认为女婿作为外姓人,不宜参与本家族的祭祀活动。但女婿也是半个儿,因此现在很多女婿也会去上坟,女婿作为家庭的一员,承担着对妻子及其家族的责任和义务,他的参与不仅可以表达孝心,也是对两家关系的一种尊重和融洽。
“清明要躲藏,不如床上躺”是什么意思呢?
“清明要躲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躲坟”,也就是5种人不适合去上坟。
“不如床上躺”,这句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躺在床上”,
而是一种比喻。当家人前去上坟的时候,自己虽然无法同行,那么在家中安静地思念,也是一种尽孝和尊重的方式。重要的是,无论身处何处,我们都不应忘记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尽管无法亲自前往祭拜,但内心的思念和敬意却是无法被距离和时间所阻隔的。这种内心的虔诚和思念,同样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深深缅怀和纪念。
清明节还有“吃青团”的习俗,
无法参与上坟的人,也可以在家中安安静静的包青团,等上坟的家人回家时一同享用,吃青团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青团也代表了3种含义:
首先,青团的绿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绿色的景象。其次,圆形的形状寓意团圆和完整,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最后,吃青团也象征着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
总结而言,2024年4月4日就是清明节了,5种人记得“躲坟”,分别为孕妇、老人、孩子、病者、女婿。不上坟并不是说让大家真的待在家中无所事事,而是强调在无法亲自前往祭拜的情况下,仍然要保持着内心的思念和敬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