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4%,房地产行业依旧处在复杂的下行调整期。在房地产行业低迷之下,建材行业也进入了寒冬期。
即使被外界称为“防水茅”的东方雨虹也未逃脱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近期东方雨虹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报告期内,东方雨虹营收71.49亿元,同比下降4.61%;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下滑9.81%。营收和净利罕见地出现了“双降”。
在二级市场上,东方雨虹的股价从去年一月中旬便一路下跌。目前其股价在15元左右,市值不到400亿元,相较2021年巅峰市值已经缩水超千亿。毫无疑问,在高增长神话开始幻灭后,现在的东方雨虹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房地产下行,“防水茅”终遇挑战
2019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衰退期,也是从这一年,民营房企拉开了暴雷序幕,多家房企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艰难。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自然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东方雨虹却逆势而上,甚至开启了高增长模式。
2019—2021年,东方雨虹营收从181.54亿元激增至319.34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66亿元递增至42.05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高光的业绩自然让其在二级市场上风光无限,2021年6月其股价飙升至64.14元/股,市值一度超过1600亿。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东方雨虹的业绩便开启了倒车。2022年营收312.14亿元,同比下滑2.26%;归母净利润21.2亿元,直接腰斩。营收和净利上市十几年来首次出现“双降”。
来到2023年,东方雨虹的营收虽然取得了稳健增长,达到了328.22亿元,但是在利润层面却毫无亮点,相比2022年仅实现了7.22%的增长。要知道自2012年以来,除2022年外,东方雨虹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少在20%以上。
包括在营收上,2008—2021年,东方雨虹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99%。这个数据在上市A股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优秀,然而近两年,东方雨虹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已经降至13.8%。
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数据,都在表明东方雨虹近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过去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其实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没落。
众所周知,东方雨虹的超高速发展离不开我国庞大的基建工程和疯狂的楼市。2012年以前,东方雨虹的大客户以高铁、地铁领域的基建单位为主,从2012年开始,东方雨虹的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为房地产公司。这标志着东方雨虹的业务开始和房地产行业进行深度捆绑。
据2021年11月的调研纪要显示,东方雨虹15%的营收来自C端,其余来自B端。其中非房和地产业务各占B端业务的一半。换算下来,东方雨虹40%以上的营收是由地产业务贡献。
地产业务好不好,这就要看地产企业的房屋施工面积了。2022年全国房屋施工面积90.49亿平方米,首次出现了7.2%的负增长。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9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3%;住宅竣工面积6.2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3%。
2023年全国房屋施工面积进一步下滑至83.84亿平方米,为近5年来同期的最低面积。换而言之,在未来的几年内,东方雨虹的地产业务或许还会进一步下滑。
这就是其近两年营收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当然东方雨虹也开始发展C端零售业务进行自救,力图摆脱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只不过如何与房地产商做切割,已经成为东方雨虹的最大难题。
渠道转型见成效,应收账款成隐忧
去年十月,东方雨虹董秘张蓓在朋友圈发文抱怨,声称看不懂中国股市,为何2023年东方雨虹克服了诸多困难,业绩稳中向好,而公司股价却在跌跌不休。资本市场看不到甚至忽略了东方雨虹近两年为摆脱房地产,提升业绩所做的诸多努力。
确实,从2021年起东方雨虹旗下的民建集团开始发力C端零售市场,近些年的表现非常亮眼。2023年,民建集团实现营收81.8亿元,为东方雨虹贡献了24.92%的营收。要知道2020年,民建集团营收仅为19.63亿元,营收占比仅为9%。
如果以渠道来划分,2023年东方雨虹的零售业务营收92.87亿元,占其营业收入比例为28.89%,已经非常接近其直销渠道营收。可以看出,东方雨虹近两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渠道变革。
首先是不再专注面向大型房企的直销业务,其次推广“合伙人机制”,拓宽工程渠道,最后重点发力C端,推进渠道下沉,让东方雨虹业务由B端向C端迁移,最终摆脱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
从营收数据上看,东方雨虹的渠道变革已经初见成效,这也是其2023年业绩回暖的原因。然而还是有很多投资人并不看好东方雨虹的未来发展。2023年东方雨虹的业绩确实很漂亮,但是这么好的业绩,东方雨虹还能维持多久呢?这或许是很多投资者的最大忧虑。
首先,东方雨虹的C端市场大获成功是不假,但是在后地产周期,零售市场往往要比房地产市场滞后2~3年时间,谁也不知道在此影响下,东方雨虹的C端市场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再结合东方雨虹近两年B端市场的表现,房地产行业所带来的冲击也是晚了几年才暴露出来。换而言之,在房地产大环境低迷之下,无论是B端的地产业务还是C端的零售业务,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其次,随着客户的增多,业务量的增加,业绩在飞速提升的同时,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地激增。2023年其应收账款余额为95.68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的29.15%。
虽说从去年开始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数据有所改善,但是巨额的应收账款也是很多投资者的担心所在。如果能顺利收回,那么无疑会增加东方雨虹的现金流。但是回收失败的话,那就是坏账,会直接导致利润减少。
2023年东方雨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39亿元,其中一半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这也是其近两年利润疲软乏力的主要原因。更关键的是,东方雨虹并未透露应收账款中房地产客户占比,未来其利润走向更是难以捉摸。
从防水到建材依旧任重道远
评估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是要从多方面考察。不仅要看所处的行业环境,更要看其产品能力。诚然应收账款是东方雨虹的最大隐忧,但在建材行业,应收账款问题是所有企业的通病。
例如科顺股份、三棵树近年来也被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所困扰。所以判断东方雨虹值不值得投资,还是要看其防水业务基本盘稳不稳,以及新产业是否有上升空间。
据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防水卷材市场规模约为1329亿元,防水涂料市场规模也突破了500亿元,整个防水赛道总体量在2000亿元左右。
尤其随着新型防水材料的出现,拓宽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在住宅、基建和工业建筑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防水材料属于周期性材料,每过5—10年需要维修和更换,市场前景非常光明。
东方雨虹依靠产能和渠道优势,常年位居防水赛道的龙头位置,其市场知名度要远高于其他企业,市占率更是遥遥领先。据国盛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东方雨虹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的市占率为23.8%,第二名的科顺股份市占率仅为6.2%。
可以说在防水赛道,东方雨虹的优势非常明显。不过尽管防水行业是个千亿大赛道,但规模以上企业众多,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对于东方雨虹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例如石膏板巨头北新建材、涂料巨头三棵树在2019年都不约而同地进军防水赛道,时至今日这两家企业在防水领域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当然东方雨虹并未坐以待毙,以防水为核心,开始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甚至还开启了跨界之旅,目前已经发展了节能保温、非织造布、预拌砂浆、建筑涂料、光伏等新产业。从单一的防水供应商转型为建筑建材服务商。
难能可贵的是,在工程施工业务营收出现下滑之际,旗下专门从事特种砂浆的华砂砂浆却成长了起来。2023年东方雨虹砂浆粉料业务营收41.96亿元,同比增长了40%。
不过也有些新业务,东方雨虹并未取得突破,例如旗下的德爱威涂料。据数据显示,旗下子公司德爱威(中国)和德爱威工程,2023年营收分别为7.76亿元和10.5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19.3%和34.19%,并且这两家公司的净利润近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也可以看出,东方雨虹的多元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未来如何利用自身在防水领域的优势,和新产业达成协同效应,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东方雨虹来说依旧是任重道远。
结语
在防水赛道,东方雨虹一直领跑了十几年。其超高速的发展势头,成为近十年来资本市场少有的大白马之一。不过任何事物长时间运行太快,容易发热,更容易“发烧”。东方雨虹现在业绩放缓,对其来说或许是好事,说明有一定的时间去进行内部纠错。
从长远来看,防水依旧是东方雨虹的核心,只要在B端和C端不出错,东方雨虹的基本盘非常牢固。与此同时砂浆粉料已经逐渐成为其第二曲线,但想要把这条曲线做大,B端和C端的齐头并进或许才是东方雨虹摆脱业绩困境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