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

“家业有兴衰,门风无曲直。”


一个家的兴衰长久,不在一时的繁荣富贵,而取决于良好的家风。


家风对一个人的教化作用,在于一点一滴的浸染,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水贯长流,气聚而成,家之兴衰,重在经营。


一个家庭的上等风水,往往是养出来的。

养情绪,和谐自然生

海明威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贬责和训斥的家庭,父母相互指责埋怨,自己也常常遭到父母的贬低和打压。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即使后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内心依然充满了不安,以至于后来患上抑郁症,吞枪自尽。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绪价值。


一个拥有不同情绪价值的家庭,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


杨绛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从未吵过架,他们总是无话不谈,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父亲情绪稳定,即使遇上女儿撒娇不肯去上学,他也从不发脾气,而是等她闹完,再耐心讲道理。


母亲性格温和,不急不躁,父亲生病时,家里乱作一团,她却能冷静地安排父亲就医,并贴心地照顾。


她在《回忆我的父亲》一书中坦言:

“家是她温暖的港湾。


她在遇到问题时,总会回忆父母的态度,然后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父母的言传身教,培养了杨绛乐观平和的人生态度,让她在经历挫折时,有了笑对生活的勇气。


一个家庭给与的情绪价值,关系着个人的成败,更决定了家庭的未来。


《处世悬镜》中有言:

“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一个懂得提供正确情绪价值的家,会给我们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有继续向前的底气。


培养良好的情绪价值,是一个家庭最有远见的投资,更是家庭兴旺的密码。

养能量,正气满家门

孟子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


家风正,则后代正,后代正,则国正。


钱学森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诸葛亮忠于汉业、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培养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父亲也经常和他一起讨论《水浒传》的英雄豪杰。


并告诉他:

“所有的英雄人物原本都是普通人。

只是他们有远大志向,又有决心和毅力,才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后来,成绩优异的钱学森决定赴美留学。


父亲写给他一张纸条: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


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反。”


钱学森始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即使美国给出了诸多诱人的条件,他依然心系祖国。


多年后,他辗转回国,投身于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个良好的家风对后代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养好能量,注入正气,才能培养出有正确价值观的后代。


听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好的家风就像春风、春雨,你不觉得它在一件事上对你有多大影响。


但随着时光流去,影响积累,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家风看似无形,却是对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一个正气充盈的家庭,不仅是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更是一个精神的栖息地。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传递着正能量和正气,不仅塑造了正义的家庭的氛围,还为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养规矩,传承绵绵长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幼儿园的孩子对着爷爷直呼其名,爷爷奶奶却拍手称赞孙子真聪明;


爸爸指使不懂事的孩子去打妈妈,妈妈生气,爸爸却指责妻子没有格局;


高铁上乘客让大声喧哗的孩子保持安静,家长却反问谁家孩子不说话。


稻盛和夫曾说:

“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守规矩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庭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矩和纪律是准则。


如果不去遵守,他们将来很可能会无视社会的规则和期望。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 外孙在家用平板电脑看动画片超过了半个小时,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


她对外孙说:

“你再看下去,对眼睛不好。”


说完,便走过去收起了孩子的平板电脑。

没尽兴的小外孙却一巴掌打在了她的身上。


李教授要求外孙道歉,可孩子不仅不道歉,还坐在那里生闷气。


于是,李教授明确地告诉外孙必须要道歉,并耐心地向他解释长时间看平板电脑的危害。


后来,外孙道了歉,也遵守了守时的规矩,同样李教授也配合外孙遵守规矩。


淮南子有言:

“矩不正,不可为方;


规不正,不可为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很多时候,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将来就会有人给孩子长教训。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都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


为人处世,唯有规矩不可失。


守规矩知分寸,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让后代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

养见识,昌盛自可期

作家李月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夏天,他们一家去国外旅行,途中与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偶遇,由于两家孩子相聊甚欢,于是决定一起吃个饭。


上餐之后,她的儿子捂嘴偷笑,并小声模仿服务生把“OK”说成“奥给”。


但同伴的男孩却没有觉得奇怪,而是礼貌地说:

“每个国家的人发音都不一样的。”


说完之后,男孩又惟妙惟肖地学了七八个国家的“OK”。

她的儿子忍不住问:

“哥哥,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男孩笑着说:

“我去过的地方有点多,因为我比你大一点点嘛。”


看到这样的男孩,让人不禁感慨,这才是真正见过世面的样子。


他们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因为体验和接触过更大的世界,获得过更广阔的视野,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进而,他们更加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有底气却不炫耀。


一个家庭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就是尽己所能地带他去见更广阔的世界。


梁启超尽己所能,把孩子们纷纷送往海外留学。


他说:

“只有见识过世界的广大,才更明白家国的重要。


林长民同样提倡“眼界教育”,他赴欧洲考察时,特意带上16岁的女儿林徽因,让她走遍欧洲,增长见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世界如此之大,唯有走出去,用自己的眼耳嘴鼻,亲自去感受,才能触摸到真实的世界,才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品格。


一个好的家庭,是懂得好好养孩子的。


养情绪,让家中充满和谐、欢乐和理解的气息;


养能量,让正气滋养家中每个成员不断成长;


养规矩,让心中那把尺确保家庭的有序与稳定;


养见识,让自身能力和见解得以不断提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明白,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健康、快乐、有责任感和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