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春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八条重点工作线’,实施科学治污、铁腕治污、全域治污,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任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国控考核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同时,精心谋划部署了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为全市下一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3年,聊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践行“三提三敢”,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3年,全市顺利完成PM2.5浓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14个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连续三年消除Ⅴ类及以下水体。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列全省第5位,优良水体比例为90%,优于考核目标50个百分点。10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凝聚攻坚合力,共管共治格局进一步深化。
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坚持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市环委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明确目标+调度督导+问效考核”的督政模式和“发现问题+督办落实+建章立制”的督企模式,建立闭环工作机制,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情况列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内容。
全面压实责任。11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党政正职聚焦突出问题现场办公339次,关键少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综合运用约谈、通报、生态补偿等手段,修订完善《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县市区约谈问责办法》《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进一步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
畅通信访渠道。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工作,打好污染防治人民战争。2023年,办理信访件4576件,群众满意率97.3%,把群众信访的“中转站”变成解决诉求的“终点站”。
科学精准治污,污染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部署实施大气八条重点工作线机制,综合运用现场巡查、在线监测、用电量监控等手段,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各工作线累计排查问题24167个。全市1500余家企业、588家加油站、户外工程等严格落实错时生产、错时加油、错时施工等措施。全市9家水泥行业粉磨站全部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市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比例达到68.46%。连续四年实施供暖季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打造集“常态巡查、动态监测、长效监督”于一体的链条监管模式,构建流域“污染溯源-问题诊断-应急响应”工作机制。2023年度,全市共计开展巡河检查5000余人次,获得监测数据35000余个,推送办结河流断面督办信息2600余条。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50%以上。
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146份,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明确19个优先监管地块,超额完成风险管控任务。全市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落实年度法定责任义务。发布实施《聊城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为省内首部市级涉危险废物专门性地方法规。
激发改革活力,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进一步夯实。
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创新建立环境要素指标调蓄库,深挖要素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完成465个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涉及环境要素指标2700余吨,实现了从“项目等要素”向“要素等项目”的转变。深入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成功争创省级试点市并完成实质性交易,环境要素指标进入“可买可卖、高速流动、高效利用”的新阶段。
探索综合治理模式。临清市中小轴承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创新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试点。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冠县入选全省2023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试点。茌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冠县东古城镇被命名为第四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加快绿色发展合作。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绿色发展合作联盟平台,已有6个国家的20个商会、企业加入,共同致力于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共赢。
3月9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读懂市政府工作报告”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资源专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目标不动摇,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引领,以实施“四减四增”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