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医美良莠不齐,付费会员规则变更太“随意”,直播带货产品信息告知不充分……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万余件,发现七大问题值得关注

01

“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瘦脸针、玻尿酸填充、水光针等注射类项目以及光子嫩肤等非手术类美容项目,如今被称为“轻医美”。不少消费者误以为风险轻微,但经营者的实际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继而引发消费争议。

去年消保委共受理“轻医美”服务相关投诉1203件

消费者主要反映被美容院介绍至其他机构做“项目”,后续出现不良反应;

经营者存在经营资质不全、收费不透明等情况;

经营者不明示使用产品的名称、数量、功效等关键信息,一旦发生争议,增加举证难度。

比如,消费者在某医疗机构付款近4万元购买了包含玻尿酸美容针的套餐,工作人员声称玻尿酸打在四个部位,共计16针,实际服务时未打满16针,只能为其提供4针注射凭证。

消保委认为,“轻医美”服务并非简单的美容护肤,存在一定风险,经营者应取得医疗许可资质。经营者要如实告知消费者项目价格、产品规格、相关风险等重要事项,并提供相关凭证;消费者切勿盲目跟风,务必选择医疗资质齐全、行业信誉较好的医美机构;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医美行业评价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医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02

商家变更付费会员规则太“随意”

许多商家为增加用户粘性、提高消费频次,纷纷推出付费会员服务,还设置不同等级的付费会员,对应不同的价格和权益。去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会员服务相关投诉11374件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对于会员服务规则“说变就变”。如,消费者购买某电商平台年度会员时,平台承诺每月享有30次免运费权益,后续平台擅自变更规则,限制每天只能使用一次免运费权益。

消保委认为,消费者付费购买会员服务,即与商家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商家应根据条款内容兑现会员权益,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规则。如经营者单方变更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03

直播带货产品信息告知不充分

去年,消保委共受理直播带货相关投诉2811件。消费者主要反映:主播产品信息告知不充分、使用一些“博人眼球”的话术吸引下单,实际到货与预期不符;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如,消费者在某平台直播间购买了一组纸巾,主播宣称“加大加厚”,未介绍该款产品的规格尺寸,消费者收到后发现和普通纸巾没什么差别,申请退货退款遭拒。

消保委认为,随着更多人群加入直播“赛道”,主播的从业规范、职业技能等有待强化,应做到如实宣传、严把质量、依法履约。平台要加强对入驻商家和主播的审核管理、日常监督,进一步优化网络消费环境;商家也要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法合规开展经营。

04

演唱会退票争议明显增多

去年,消保委共受理演唱会、音乐会相关投诉12243件。

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迟迟不出票,不少异地购票者产生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损失;

消费者遇到突发情况,申请退票遭拒;

现场观感不佳。

比如消费者购买了一张某明星演唱会实名制门票,开演前一天左脚突然骨折,无法前往现场,联系平台要求全额退款,平台以超过退票时间、没有反馈通道为由拒绝。

消保委认为,为推动演出行业规范发展,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些规范要求,但配套措施和操作细节有待完善。建议经营者建立意外突发事件、残障人士关爱等处置机制,设置便捷高效的消费者反馈通道,及时回应消费者期盼关切。

05

延保服务售后不到位

延保服务是在商品的原始保修期外,支付额外费用来延长保修时间。去年消保委共受理延保服务相关投诉796件。

消费者主要反映:延保期内拒不履约;

线上购买延保服务规则告知模糊,付款后才能看到具体延保内容;

线上消费默认勾选延保服务。

比如,消费者购买了某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冰箱延保服务,延保期内发现冰箱不制冷,联系第三方公司后迟迟无人上门。好不容易把冰箱拉走,公司又声称过了保修期不能维修。

消保委认为,平台售卖延保服务,在引入第三方商家入驻时要进一步加强资质审核。经营者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明确告知消费者延保服务的提供主体、具体内容、细则等,并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延保服务合同生效后,经营者应依约兑现服务内容。此外,建议消费者首选更具保障力的品牌商家官方延保服务,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

06

跨航司非连续客票无损退票难

去年,消保委共受理航空票务相关投诉8162件。不少消费者反映,购买不同航空公司承运的往返或转机机票,前段航班因天气等不可抗力原因延误或取消,在后段航班仍正常起飞的情况下,后段机票会被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无法全额退款。

为此,市场监管部门和消保委联合东方航空、国航上海分公司、南航上海分公司、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金鹏航空等6家航司共同推出《上海机场跨航司非连续客票无损退票互认机制》,是一项减少消费者出行损失的有力举措。

07

涉老健康养生消费套路多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加速释放。一些不诚信商家利用老年人害怕疾病、渴望健康的心理,通过各种体验、推销等形式诱导老年人大额消费,损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主要表现为:宣称产品或服务具有疾病治疗或康养效果,吸引老年人购买并反复充值;

通过现金收款、微信个人转账等方式规避取证;

对收费项目和使用账目手写或不录入系统,明细难以核对。

如,62岁的任先生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家属反映其在某美容美发店的诱导下购买了一系列养生服务,累计预付充值近60万元,店员甚至让他办了借贷,家属发现后却退款难。

消保委认为,老年消费者购买健康养生类产品和服务要理性,不要轻信宣传承诺,消费时要注意核对充值金额和消费记录,并索要发票收据。


作者:金旻矣(新民晚报·金海岸工作室)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陆佳慧 李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