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史上,父亲勇猛,培养的儿子也勇猛的名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比如大家熟知的秦朝的王翦和王贲父子,三国时期的孙坚孙策父子,还有大明朝的徐达徐辉祖父子,都是“虎父无犬子”的典型。

但在大明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他的父亲勇猛善战,所向披靡,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他自己却是一个纨绔子弟,朱元璋培养了他20年,他不仅没有好好地成长,反而犯下了欺君之罪,朱元璋也感叹道“此人不得长久”。

他就是明初著名的纨绔子弟,常遇春之子,常茂。

无功享公爵,出场即巅峰

常茂的父亲常遇春,早年就投奔朱元璋,十几年来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攻打陈友谅、张士诚的战役。

在每次大战中,常遇春都能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朱元璋十分赏识常遇春,赞叹道:“在百万大军中所向披靡,非常遇春莫属”。

常茂的母亲是蓝氏,史书记载蓝氏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常遇春娶了蓝氏之后,当然十分爱护她,很多事情都由着蓝氏来。

现代有一句话叫做“被偏爱得有恃无恐”,就很适合形容蓝氏。蓝氏仗着常遇春对自己的宠爱,性格越来越骄横跋扈。

渐渐地,常遇春对蓝氏的宽容演变成蓝氏对常茂的宽容,俗话说“慈母多败儿”,蓝氏对常茂的宽容放纵,养成了常茂的纨绔之风。

大明开国后,常遇春奉命北伐,扫清了元朝残军。只可惜天妒英才,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常遇春感染恶疾,随军医师救治不及,第二天就撒手人寰了。

朱元璋听说常遇春病逝后万分悲痛,停了一天朝政,下旨将常遇春的棺椁埋葬在钟山。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决定将自己对常遇春的恩典都赐给他的子孙。

不久后,大明江山已经十分稳固了,朱元璋应百官请求,举行封赏大典。

朱元璋敕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冯胜为宋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常茂为郑国公。

明初只册封了六位公爵,常茂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公爵基本都是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出生入死的大明功臣,而常茂却没有一点战功和辉煌的事迹。

常茂被封为公爵时只有十几岁,能和其他公爵平起平坐完全是朱元璋对常遇春的补偿。朱元璋曾说:“大明开疆拓土的功劳有十分的话,常遇春占了七分!”

朱元璋把对常遇春的所有恩宠都给了常茂,想好好培养常茂,不仅给他机会让他建功立业,还让他成为了皇亲国戚。只可惜,常茂“烂泥扶不上墙”。

砍伤纳哈出,翁婿成反目

为了提携常茂,让他能够独当一面,特地将宋国公冯胜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冯胜深知常茂虽贵为公爵,但都是凭借父亲的功勋得来的,自身没有什么本事。

考虑到这桩婚姻是朱元璋所赐,冯胜也不敢多说什么。

除此之外,常茂的姐姐还是皇太子朱标的妻子。这个时候的常茂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炙手可热了,只要建立军功,以后肯定终身富贵。

常茂剧照

公元1387年,朱元璋任命常茂的老丈人冯胜为大将军,带领常茂和蓝玉等副将,率领十万大军征讨纳哈出。纳哈出是残元名将,多次抵御了明军的进攻。

冯胜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先后歼灭的纳哈出的外援部队和周边势力,让纳哈出孤立无援。随后,冯胜派人去招降纳哈出,从而以更小的伤亡代价赢得这场胜利。

这时,常茂却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明军应强势攻城,杀掉元军俘虏,让纳哈出感到害怕,从而迫使纳哈出放弃抵抗。

常茂的想法过于大胆,并且会极大地提高明军的伤亡人数,因此被冯胜拒绝。

常茂本身就认为自己是公爵,和老丈人冯胜平起平坐,听到冯胜这么训斥自己,脸上有点挂不住,就在军营里和冯胜吵了起来,后来才被部将们劝住。

此事过后,常茂更加记恨老丈人冯胜,冯胜也觉得这个女婿不服将令,无药可救。

招降纳哈出的过程很顺利,一方面因为纳哈出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再加上劝降的使者跟他说朱元璋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为国为民,纳哈出于是决定归顺大明。

在迎接纳哈出归降的宴会上,刚开始氛围很好,纳哈出早就听闻过冯胜和蓝玉的大名,就给他们敬酒,但因为纳哈出没听过常茂的名字,因此唯独没有找常茂。

常茂愤愤不平,对纳哈出怀恨在心。这时,纳哈出的部将对纳哈出用蒙语说了一番话,常茂的部将有个会蒙语的听到了这番谈话,误以为纳哈出要逃跑。

于是这个部将就将纳哈出要逃跑的事情对常茂说了,常茂当时已经有点喝醉了,听到纳哈出要逃跑,不分青红皂白,拿起刀就向纳哈出砍去。

纳哈出大惊失色,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要砍他,但是保命要紧,纳哈出赶紧跑出大营躲避,谁知常茂紧追不舍,无奈之下,纳哈出抢了一匹战马,一溜烟跑了。

跟随纳哈出归降的元军们见到主将被追杀,以为明军要把他们全部杀死。于是元军们有的直接逃离明军大营,有的奋起反抗,和明军厮杀在一起。

冯胜看着这么大的功劳功亏一篑,当即决定大义灭亲,上书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陈述清楚,并请求将罪魁祸首常茂军法从事。

常茂也不甘示弱,向朱元璋告发冯胜独断专行,贻误战机。朱元璋知晓后,大骂这对翁婿在阵前反目成仇,耽误国家大事。于是对他们两人都进行了处罚。

朱元璋先是罢免了冯胜的军权,冯胜率领的大军统一由蓝玉指挥。常茂被召回京城,听候处罚。

也就是朱元璋,换了其他皇帝,以常茂的罪状,诛灭三族都是可能的,朱元璋念在已故的常遇春的面子上,轻罚了常茂,把他贬到龙州任职。

在常茂离京前,朱元璋特意将常茂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教诲他:“处理政事要小心谨慎,三思而行。”常茂非常感动,发誓要在龙州作出一番政绩来。

官民齐反抗,诈死捡条命

到龙州之后,常茂很快就把自己的诺言抛在了脑后,整日沉迷于美酒和女色。

龙州在现在的广西境内,距离京城很远,常茂认为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的,于是开始笼络当地的地方官,比如娶了当时的龙州知府赵帖坚的女儿。

赵帖坚也非常高兴,他知道常茂是常遇春长子,成全了这门亲事,就以为抱住了朝廷的大腿,以后赵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后来赵帖坚病故,他的侄儿宗寿继任龙州知州。宗寿为人正直,爱惜百姓,厌恶纨绔子弟、达官显贵,因此向来和常茂等人不和。

当时,赵帖坚的官印在常茂手里,宗寿多次向常茂讨回官印,而常茂不仅不归还,还辱骂宗寿。宗寿在当地深得人心,为了当地百姓,他忍气吞声,没有和常茂等人彻底撕破脸皮。

历史证明,一味地纵容只会换来施暴者的变本加厉,正如《六国论》中所言“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常茂及其党羽不仅以各种名目为由,变相增加百姓的赋税,而且还大肆低价收购良田,凡是反抗的百姓,立刻就会被常茂的家丁们暴打一顿。

仅几个月,龙州百姓就被常茂折磨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宗寿忍无可忍,带领百姓们揭竿而起,反抗常茂等人的统治。

消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知道常茂已经无药可救了,于是发布了两道诏命来稳定龙州的局势。

第一道是剥夺常茂的官职,并将常茂召回京城。第二道是派遣使者招安宗寿,再由宗寿出面安抚百姓。

常茂听到自己要被召回京城后,十分惊慌。常茂认为,一旦返回京城,自己必定人头落地,如果不回去,那就是抗旨,也会被杀头。

反正横竖都是死,常茂就赌了一把。他先是将自己的家丁们叫来,分给他们钱财,让他们各地逃命,并嘱咐他们,在路上逢人就说常茂已死。

随后,他趁着三更半夜,带着家眷和金银细软,悄悄地溜进了大山。龙州在广西境内,深山老林众多,很容易找到藏身的地方。

就这样,常茂使用金蝉脱壳之计,成功得活了下来。朱元璋知道常茂的死讯后,将常遇春的二儿子封为了开国公,来保障常家的朝廷地位。

纵观常茂的一生,出场即巅峰,在十几岁的年龄就凭借父亲的军功得到了公爵爵位,即使以后常茂没有功劳,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可惜,常茂不仅胸无大志,没有为大明作出丝毫贡献,还沉溺于酒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最终,常茂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只能通过金蝉脱壳,诈死隐居的方式苟活于世,一代名将之后沦落到这种地步,让人非常惋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