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推出市场,在赶上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东风时,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出现迅速恶化,首先是一波比一波猛烈的车企价格战,通过不断的调降车型售价进行促销,以提升市场份额,其中以比亚迪为首的车企攻势最为迅猛,那这种策略真的能让车企赚到钱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汽车制造企业采取降价销售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利润的调整与分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必然会面临亏损的局面。对于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降低产品价格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市场份额,并提升品牌与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在国内汽车市场中,销量领先的车型通常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与购买意愿,为厂商创造更多元化的利润来源。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在降价销售的同时,也在为长远的商业利益与持续发展做出规划和布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制造商的一款车型,在原售价下每辆车的净利润达2万元,月销量可达1万辆,对应月总利润稳定在2亿元。为进一步拓宽市场份额并提升销量,制造商决定实施降价策略,将每辆车价格下调1万元。在保持显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降价后每辆车的利润缩减至1万元,然而,销量却显著提升至2万辆,月总利润依然维持在2亿元的水平。

以上案例表明,当降价策略能够有效促进销量增长时,制造商不仅有能力保持盈利状态,甚至有可能实现更为可观的利润水平,而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整体成本的下降,产品销量增加,使得单车成本随之降低,因为零部件成本、研发及销售成本均被摊薄。尽管单车利润看似减少,但总利润可能因降价而增加。

而根据目前行业的情况,除了通过降价带来销量提升之外,电池成本的降低也是目前车企频繁降价的核心因素,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核心地位,其成本约占整车生产成本的40%。鉴于此,动力电池成本的显著降低将直接导致整车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大的价格调整余地。

自2017年起,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经历了明显的价格变动。锂电池电芯的平均价格自2017年的0.75元/Wh逐年滑落至2021年的0.52元/Wh。在2022年,虽然受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影响,电芯的平均价格回升至0.79元/Wh。但进入2023年,随着动力锂电池材料价格的下跌,电芯的平均价格也回落至0.55元/Wh左右。

根据行业数据,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的产品价格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其中电芯和电池级锂盐的价格降幅分别超过50%和70%。另一方面,当前

动力锂电池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且产量供过于求,这是抑制锂价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关键因素。尽管锂价存在小幅波动,但行业均预计动力级锂电池的成本将在今年继续维持下降态势,这也给了各大车企持续降价的底气。

总结:

虽然国内新能源车企进行了频繁的降价,但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并非意味着赔本赚吆喝,通过销量的提升降低整体成本是其驱动力的核心,同时近些年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也让这些车企底气更足,不过对于一些排名末尾的车企而言,加入价格战就确实有些尴尬了,毕竟在品牌和销量未建立起来时,被迫降价的确是在烧钱,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