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过后,多条热门航线的机票价格大幅下降,其中部分低至一折左右。(5月10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还真是神奇的魔术师,回想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机票不仅不打折,而且还一票难求,供需的天平严重倾斜。如今,假期过去了,航空公司虽费尽心思,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试图将票价降至“白菜价”,然而购票者依旧寥寥无几。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远去,客运市场的景象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高铁、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票价虽未有变动,但客流却已今非昔比。昔日节日期间,车站、码头熙熙攘攘,人潮汹涌的“人海模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清,寥寥无几的乘客身影。

节日期间的“热”,虽然灿烂夺目,却也给出游者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拥挤的交通、高昂的出行成本、复杂的社会管理,都使得出游者的节日体验大打折扣。而节后的“冷”,虽让游客得以轻松出行,却也让众多客运企业陷入了“亏本买卖”的困境,社会资源在无形之中被空耗。

游客渴望“想走就走”的自由,不愿为“购票烦恼”所困,期望能够减轻出行成本,享受无忧的旅程。而景区、客运、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也期盼着客流的持续不断,让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要破解这一“热”、“冷”不均的怪象,“错峰”出行无疑是明智之举。然而,现实中,许多出行者并非不知“小长假”出行的困境与难处,也并非不知节后出行的诸多好处,而是受限于出行的“时空”条件。因此,要让“错峰出行”真正落地生根,还需国家有关部门出实招,让“年假”制度得以真正落实。

年假,这本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益,根据从业时间长短,劳动者可享受到7至半个月不等的带薪休假。然而,在现实中,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推行已久,但除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落实较好外,占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却仍未享受到这一权益。

年假制度,由来已久,之所以落实不力,细究原因,固然有多重因素交织其中,但深思之下,不难发现,这背后与法律规章的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薄弱息息相关。

若每位劳动者都能真正拥有并享受“年假”,那么他们便能更加自主地选择出行时间,避开旅游高峰,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均衡发展。如此,既能避免“交通、景区”等资源过剩,又能确保客源相对平稳,实现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让年假制度真正落地生根,首要之务便是让法律发挥其应有的威力。为此,必须深入宣传年假制度,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各级劳动部门应当依法深入企业、工厂等一线,将检查从业人员享受年假情况纳入相关考核,对于拒不执行年假制度的用人单位,应予以从重、从严的处罚,让法律带电、长牙,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当然,劳动者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至关重要。从业者是否享受到年假,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需要鼓励劳动者增强维权意识,勇于举报、投诉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只有让“问题”浮出水面,才能为劳动保障执法部门提供精准打击的依据,进而形成强大的力量,让用人单位不敢不执行年假制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期盼相关部门能够顺应社情民意,积极推动年假制度的落实,让“错峰”出行成为可能,从而让节后机票成“白菜价”的怪象成为历史。当年假制度真正落地生根,社会必将更加和谐美好,劳动者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尚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