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许多细节中,有大量曹雪芹的杜撰。比如妙玉给宝钗所用的茶器(分瓜)瓟斝[音:ban pao jia](四十一回),现实里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
斝是一种古代青铜所制的盛酒器,也可以下面加火温酒,器型是比较大的,高等级的宴会上会一人一斝,用一种长柄类似酒提子的东西,从斝中舀酒至自己的酒杯(酒爵、酒樽等)中,(分瓜)瓟[ban pao]是一种人工造型的葫芦,古人喜欢葫芦器,但不可能用葫芦做斝,二者无法结合,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东西,而且薛宝钗一个姑娘家,怎么可能用斝这种东西来吃茶,男人都不可能用,否则像个什么样子,曹雪芹之所以这么损,他的目的不过是以这种方式来暗暗揶揄薛宝钗而已。
但小说里更多的器具包括饮食大多写实,还是四十一回的栊翠庵品茶,贾母领着众人来到栊翠庵园子里坐定,妙玉即行主人待客之礼为贾母奉上茶来,贾母接茶时说了一句:
“我不吃六安茶”。
谁知道妙玉对贾母的饮茶习惯十分了解,笑着回道:
“知道,这是老君眉。”
一问一答间,这里面的信息量却极大。
贾母为什么不吃六安茶?
被解读最多的是贾母因为年高,脾胃功能下降,而六安茶性寒解油腻太甚,容易伤了脾胃,老年人吃了容易造成腹泻。
如果仅仅是这一个原因,贾母在这里根本无需专门强调,古代贵族之家,饮食极其讲究,性寒之绿茶是不会给老幼去吃的,何况贾母这次游园时间上已是深秋,从节气上说,也是不吃绿茶的,这是常识,更是家族庖厨和管事仆妇们必备之知识。
贾母如此说,是因为她料定妙玉会给她上六安茶。否则她会问是什么茶,待妙玉回答,若不是便罢,若是再表达意见不迟,而不是直接说自己不吃这种茶,这就像别人为你倒酒你表示自己不喝酒一样,是已经确定了对方的动作的一种主动纠正行为。
所以,贾母不吃六安茶除了该茶不合节气、不合脾胃,应还有另外的原因。
首先,六安茶是产于安徽刘安县的一种绿茶,明清一直作为贡品进奉朝廷,且为贡茶之首,所以从贵重上,它去配贾母的身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如果妙玉奉上六安茶,是对贾母的敬重之意。
读者可以细读妙玉这里所用的茶器茶具: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妙玉的这些东西都是宫廷才用的东西,而且那个成窑盅,还是皇家上层人物才能用的,这些东西是为了表明妙玉出身的神秘,既然是顶级的器物,所用的茶和水自然是要配得上才对。也许这才是贾母看了顶级之器物,自然就想到顶级之茶,那就是六安茶,所以贾母上来就做了提醒,这个逻辑是说的通的。这是一种猜想。
其次,还有一种可能。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安徽人,对于贡茶最是爱重六安茶,可能是因为这是家乡之茶。六安茶在有明一朝一直担当着皇家祖先祭祀茶的重任。霍县知县黄守经在为《霍山县志》作的序中说:
“六安州界者,各产芽茶。孟夏之塑封贡圣天子,焚香拜表,龙文锦袱,专官驰驿使,竟达长安。”
六安之地名本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的意思。用六安茶祭祀,也有取“六地平安”的政治意味。
可见六安茶在明朝时的地位和作用。六安茶虽然在清代仍然被列为贡茶,而且仍然属于等级非常高的贡茶,但清代是颠覆了明政权的结果,贾府一门两国公,正是明王朝的掘墓人之一。六安茶明朝的痕迹太彰显了,作为武荫之家的贾府,原本也是汉人,但在明覆灭清兴盛的过程中,从汉臣成为清朝皇家的奴才,某种程度上背叛了自己的先祖,因而从内心排斥六安茶,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最后,《红楼梦》一直有两种价值观,作者将其分为暖、冷两派,薛宝钗有冷香,林黛玉就有暖香,薛宝钗朴素到寒酸,林黛玉就华丽丽千金万金的气派。红楼茶不少,但要么是岩茶、要么是普洱,都是发酵的暖茶、温茶,从不见寒凉的绿茶。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就是一场抬举黛玉、打压王夫人薛家的斗争,黛玉的窗纱仅仅是和环境不协调,就要求更换,而面对薛宝钗的蘅芜苑,贾府就差骂脏话了。贾母要暖、要温,从心底拒绝寒凉的东西。
读者可以看看这两三个章节,薛宝钗全程都在,却一言不发,这是不正常的。为啥说是对她的打压呢?细节有多处,就连曹雪芹安排妙玉给她用的茶具,都要杜撰一个滑稽的葫芦斝,别说是一个千金小姐,就算是猛张飞要是用斝吃酒,画面也过于生猛吧!
妙玉在贾府的日子久了,对于贾府主人们的生活习性自然是耳熏目染,捻熟于心,只是贵族小姐出身的她,家学深厚,规矩深谙,一举一行间都能捕捉到其习惯之内涵,实在不简单,姜是老的辣,庭深深几许,深厚的底蕴非一朝一夕而成。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