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也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但是河北四庭柱之中的颜良、文丑、高览三人都很快战死沙场了,无独有尔,五子良将之中的其他四人也在公元220年左右相继逝去。因此这两个组合中,张郃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还成为三国中后期无敌的存在。


       张郃之所以能够活到最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个人本领很强,其次是张郃此人非常狡猾,嗅觉非常灵敏,总能第一时间感觉到危险,并及时逃走。如在官渡之战中,张郃和高览两人偷袭曹营失败,张郃便怂恿高览和他一起归降曹操,在穰山之战中,高览被赵云一枪刺死,但是张郃却全身而退,巴西之战中,张郃惨败,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他却仅带着几个随从翻山越岭逃走,汉中之战中,夏侯渊战死,张郃依旧没事。除了这四次之外,张郃还多次化险为夷,不在这儿一一细说了。
       然而,如此狡猾的张郃,最后却在木门道被乱箭射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诸葛亮在乱箭射杀张郃的那一刻,又为何说自己中计了,敌人很难对付,很棘手?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带着张郃等一众猛将抵御蜀军的进攻。司马懿自知不是诸葛亮的敌手,于是采用“乌龟战法”,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他都坚守不出。诸葛亮蜀军远道而来,蜀道艰难,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时间长了粮草便不济。这一次北伐,负责筹措粮草的李严误了事,害怕责罚,于是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书信,故意说东吴将要入寇益州。诸葛亮虽然不信,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准备撤兵。诸葛亮知道只要他撤兵,魏军一定会追赶,于是定下计策。


       对于蜀军撤兵,魏军内部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追杀蜀军,另一派认为诸葛亮肯定有埋伏,不能追赶。最后,魏军大将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杀蜀军。
       蜀军负责断后的是魏延和关兴。张郃追赶蜀军,几招就杀败魏延,但是在追杀魏延的时候,却被关兴拦住,他又用了几个回合,杀退关兴,但是在追杀关兴的时候,却又被魏延阻拦,如此反复几次,张郃失去理智,疯狂追杀蜀军。
       张郃追杀蜀军,到了木门道的时候,突然滚木礌石,乱箭齐发,张郃及其一百个随从都被射死。可怜一代名将,落得个万箭穿心的结局。


       诸葛亮看到张郃被射死后,说道:
       “我今日围猎,欲射一马,误中一獐。汝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达,早晚必为吾所擒矣!”
       诸葛亮原本想除掉司马懿这个敌手,没想到却杀死一个小小的张郃,他知道自己中计了,于是让幸存的魏军回去向司马懿汇报,早晚一定会杀死司马懿。诸葛亮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他知道自己中计了,中了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为司马懿除掉了绊脚石张郃,他虽然说早晚要生擒司马懿,实际上他并没有信心,知道司马懿这个敌人很难对付。
       结语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是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人在三国中后期战场上斗智斗勇,非常有默契,如在第一次北伐时,马谡丢失街亭,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时,“故意”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战而退。
       现在诸葛亮撤兵,引诱魏军来追赶,司马懿很可能也清楚诸葛亮的打算,于是派出大将张郃追杀蜀军。张郃虽然狡猾,但他和诸葛亮相比,很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诸葛亮虽然杀死魏国大将张郃,但心里一点也没高兴起来,知道自己中了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替司马懿除掉了绊脚石张郃,明白敌人司马懿很棘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