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工作中,产品除了线性的发展方向之外,可能还会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朝着更多维度向前演进。这篇文章里,作者做了关于产品演进和产品线扩展的分享,一起来看。
产品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按常规的发展规律要经历MVP、PMF、GTM、规模化增长、保持市场地位、产品退化等阶段。前边《漫谈2B SaaS – 做好产品价值交付,完成PMF和GTM》分享了我对产品最关键的PMF和GTM阶段一些观点。
现实中,除了这个线性的发展方向外,产品还可能受到多种主动或被动因素的影响,发生定位、核心能力、衍生扩展等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产品在更多维度持续向前演进。
一、产品演进
产品的演进动力,来自内部、外部。内部包括经营策略变化、资源和能力变化、价值判断变化等。外部包括客户需求、市场数据反馈、行业演变、政策变化等。
产品团队要确定产品的演进策略,在遇到关键决策时有据可依:
- 领先。站在行业视角、带领行业前进,因此要为行业探路。这种策略,需要有足够的客户积累和资源投入,而同时又要承受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一旦建立稳定的领先地位,也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稳赚其中红利。
- 跟随。按照竞争对手已经验证的方向,快速跟进。或者在客户反馈和迭代中,将产品走向交给市场的力量。这需要建立成熟的需求决策机制,否则会沦落为需求导向的项目化经营。
产品有多种演进可能:
- 功能增强:即普通的功能增强,产品在保持原有价值点的情况下,增强产品功能,完善用户体验。
- 生长再定位:随着产品功能的逐步增强,产品从一个小树成长为一个枝桠丰满的大树。这时,产品覆盖了更多的客户场景,产品的定位可能从早期解决客户某个边缘问题,演变为解决客户某个核心业务问题,或者能够帮助客户完成更大粒度的能力建设。因此产品可以重新定位。这样可以让客户更精准的理解产品,也可以为产品未来发展解放出新的空间。
- 市场再在定位。产品主体功能已经完成,但在既有目标市场难以取得快速增长。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市场寻找价值匹配点。
- 引入新因素颠覆旧产品。因为技术发展、行业变革、政策变化等外在因素,或者内部实现了重大的研发能力升级,可以通过引入新生产要素、新技术架构等,对原产品做根本性的升级。为客户提供更高生产力和更好用户体验的产品服务。
- 拆分版本、拆分产品。随着产品功能增强、市场持续反馈、企业经营策略的变更。可以将原有产品拆分为多个产品、或拆分为多个版本,以追求为细分用户群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带来更好的营收结构。
- 还有其他一些产品演进的可能性,不赘述。
二、产品线扩展
在既有产品进入GTM或后续各阶段,产品仍需要持续提升市占率、业务渗透度、用户粘性。
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行业、机会、资源的情况,扩展和衍生新产品,形成产品线或产品多元化,在已经占领的阵地上多维度扩张,建立护城河。
- 基于现有能力,封装现有能力,提供新业务。比如原有一个智慧城市监控管理SaaS,现在扩展提供城市紧急服务call center服务。亚马逊当年基于电商计算资源和能力,提供云服务,即使如此。
- 基于现有能力,扩展相似能力,拓展相同或相似客户。比如原有一个智慧城市监控管理SaaS,现在扩展做河道水资源监控SaaS。很多培训企业,由刚开始的只做一个领域的培训,逐步开展更多培训课程,也是如此。
- 共享客户用户,基于他们的不同场景,提供新产品。即开展业务多元化,拓展客户的总生命周期价值。 比如原有一个智慧城市监控管理SaaS,现在扩展提供其他政务软件服务。Salesforce以单一的CRM SaaS开始,逐步拓展了销售、服务、营销、商业等领域。这种模式,还可以在产品之间进行结构化分工,一些产品负责流量、一些产品打造品牌、一些产品则肩负着收入和利润等
扩张有风险,需要谨慎。很多企业,因为有了第一个产品的阶段性成功,在扩展新产品时进退失据,导致新产品失败,甚至全盘失败。不要掉入这三个陷阱:
- 丢掉根据地。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新产品,影响了第一个产品的投入。导致第一个产品的GTM走不出来、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产品功能不能持续迭代增强等,随时竞争加剧和行业演变,很快失去了竞争力。进入收获期的产品,要用心呵护,它是整个战线的大后方。不要生了老二,忘了老大。
- 资源过度分散。同时启动大量新产品、新业务线,希望借助第一个产品的资源、复制第一个产品的早期成功经验。导致资源捉襟见肘,每个产品都不能像第一个产品早期那样扎实的验证市场、快速迭代成长。战线拉的太长,未有不败者。
- 照搬经验。新产品完全照搬第一个产品的路径和经验,不再沉下心来研究新产品的场景特性、客户特性、价值定位。销售部门使用软件的习惯、模式,无法复制到行政部门。所以新产品要走自己的生命周期,不要揠苗助长。
产品自身的任何重大变化,或者扩展衍生产品,对企业生死都是关键决策。
本文由 @养条虎头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