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算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正需要钱呢,中国银行推出‘马铃薯种植贷’,一周内就放款80万元,我一下子就有了底气。”新春伊始,张家口市沽源县大二号村的高宏伟紧抓“冷尾暖头”春种时机,一边忙着给土豆切块、点播,一边兴奋地说。
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新市民”……近年来,我省金融机构用心用情践行普惠金融,落实惠企利民政策,金融产品既“普”又“惠”,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增量扩面,经营主体获取信贷资金成本更低了。截至2023年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33.1%,比2022年末提高9.1个百分点,增长明显加快;全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8.9%。
普惠金融与其他金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理空间和人群覆盖面上更广泛,更倾向满足传统金融服务难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需求,以更低成本和创新服务来满足更广泛的客户需求。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效率、质量、规模、风控兼具,把资金“活水”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群体上去。然而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年来,我省金融监管部门推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聚焦信贷结构优化,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通过持续优化产品服务、完善政策制度,引导金融机构累放优惠利率贷款1634亿元,精准支持“三农”、民营小微、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建设。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向省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14.9亿元,支持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864.4亿元。持续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出台金融支持农业强省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让社会各个群体都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才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不断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优化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在所有县(市、区)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基础上,深入优化县级金融服务中心、乡镇金融服务站、村级金融服务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加强与县乡村基层组织的工作联动,着眼金融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大力培养和输送金融顾问、金融助理,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形成覆盖广泛、结构优化、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对县乡村和涉农主体的覆盖面。
金融机构普惠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呼应民生所需所盼,开辟了一条条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一头连着万千从业者的生计,一头连着社会民生的烟火气,稳住小微商户群体,就是稳住了民生。近年来,农行河北省分行瞄准全省优质纳税小微法人客户,利用技术手段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研发特色产品“冀时贷”,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线上、线下闭环营销,目前“冀时贷”余额已突破120亿元。
深耕燕赵陇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工行河北省分行广泛开展兴农撮合、“兴农万里行”等活动,创新推出种植e贷、粮食收储贷等20余款专属信贷产品,对全省9000多万亩耕地主动授信,支持黄骅旱碱麦、平泉香菇、顺平肠衣等一批县域农业特色产业,2023年末涉农贷款规模突破2000亿元,增幅超30%。
聚焦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刚刚结业的全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提出,推动金融与企业深度对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投入,切实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业内人士解读,下一步我省普惠金融将继续在提高可及性、覆盖面和精准性上“落笔着墨”,在服务小微企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着力点之一是推动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让金融机构乘“数”上“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支持金融机构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从而提升小微企业、涉农主体等的金融服务可及性。
此外,还要在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产品体系方面发力,不断扩大普惠覆盖面,让普惠金融释放更大能量,让更多经营主体“能贷、会贷”,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河北日报记者 王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