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十三日正午时分,南京江宁刑场,一群书生模样的人犯被押上刑场,即将人头落地。
观看的百姓人山人海,很多人都为这些犯人的离开而磋叹悲伤,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人犯却面不改色,从容镇定,好像即将被杀的人不是他,而是别人。
刑场上,还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一幕。这位即将被斩首的人犯嬉皮笑脸地对一旁面无表情的刽子手说:“过来,跟你说句话。”
刽子手走到人犯跟前,低下头去,按照规矩,他可以道出临终遗言。只听人犯悄声说:“我兜里有200两银票,给你算了。”
刽子手不禁窃喜,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问:“真的?老哥这也太大方了,不是开玩笑吧。”正常情况下,倒是有些有钱人犯临终前会给刽子手一点好处,让行刑过程痛快一些,免受煎熬之苦。
“当然,都什么时候了,哪有那心思?银票就在我耳朵孔里,待会你拿去就是。”
“有什么条件吗?”刽子手还是不敢相信。
“有,一会您老先下手砍我吧,砍的时候,动作麻利一点。”
刽子手一听乐了,放心吧您,咱就是吃这碗饭的。
午时三刻一到,刽子手将屠刀高高举起,使劲落下,人头落地,骨碌碌滚到了刽子手脚下。刽子手急不可耐从金圣叹的耳朵中抠出两个纸团,打开一看,哭笑不得。
1608年,金圣叹出生于苏州吴县一个不起眼的贫苦家庭,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穷得叮当响。
正因如此,父亲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节衣缩食供儿子上学,希望也学习知识,改变命运。金圣叹也很懂事,学习刻苦勤奋,不想辜负父亲的期望。在私塾,他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妙笔生花,会写诗作赋,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
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觉得儿子距离成功的路越来越近,参加科考的话一定能金榜题名。可惜十年寒窗苦读并没有换来丰硕的成果,在成为秀才之后,儿子止步不前。后来几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失败而归。
既然有真才实学,金圣叹为何不能考取功名?
众所周知,科考考的是八股文,要求死记硬背,不许考生自由发挥。越有真才实学,被淘汰的几率越高。比如明代的李时珍,曾经多次考试,但都被刷下来。清朝中期的洪秀全,也是多次考试没有被录取,才选择造反之路。
几次考试不中,金圣叹也死了这条心,干脆放弃。心灰意冷的他开始相信神灵, 从经书中寻求安慰,跟僧人、道士交朋友。
为了维持生计,金圣叹自称是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托名“泐庵”法师,开始为老百姓扶乩降灵,赚取小费。
怎么让大家崇拜他呢?金圣叹开始包装自己,说已经收纳30多名已死去的女子为冥间弟子。这一来,他的名头更响,找他烧香拜佛,消灾祛病的人络绎不绝。
生活问题解决之后,金圣叹把精力依旧用在写作上,在扶乩降灵同时,写下了华丽的篇章。除此之外,金圣叹迷上了点评名著,点评了很多前人的作品。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施耐庵小说《水浒传》的点评。
时间一长,就连顺治皇帝都知道了,说他是“古文高手”,不能小看他。
既然皇帝如此欣赏他,为何将他斩首?
原来,金圣叹虽然放荡不羁,装神弄鬼,但是良知未泯,忧国忧民。
1660年(顺治十七年),金圣叹的家乡吴县发生了大灾荒,老百姓收成锐减,食不果腹,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去要饭。作为一个父母官,应该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让朝廷拨款赈灾,最起码要减免百姓税赋。
知县任维初是个没有人性的家伙,他心中没有装着百姓,只有自己的前程。不但不向上面反应灾情,反而不顾百姓死活,照常收缴赋税。凡交不上者,不管是谁,都被任意抓到县衙关起来,然后用尽刑罚,朝死里打。
这还不算,任维初这个黑心的县太爷还火中取栗,监守自盗,中饱私囊,将3000石公粮据为己有。石是容量单位,不同朝代容量不同,在清朝,一石相当于100斤大米,3000石就30万斤,可不是小数目,能挽救成千上万人生命。
吴县百姓闻讯后,气得直骂娘。有不少士大夫写了状子,将他告到了江苏巡抚朱国治那儿,要求严惩这个贪官。朱国治不但没有查办任维初,反而把告状的人毒打了一顿,说他们是诬告。
“任维初这人我了解,是个好官,老实人,你们是一帮刁民,在无理取闹。”朱国治恶狠狠地说,“再告状的话,老爷我将你们全都送上刑场!”
朱国治为何要为贪官说话?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官场是一条大船,贪官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任维初是个小贪,他贪污的钱相当多的一部分是用来行贿上司,万一有事的话,上司会罩着自己,确保能涉险过关。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官官相护”。
因此,老百姓告不倒任维初,反而受到毒打。就在灾民们已经心灰意冷的时候,当年二月初一从北京传来一条“喜讯”,顺治帝突然驾崩。
为什么说是喜事?因为他老人家留下遗言,说要“整顿吏治”。金圣叹等士大夫得知后大喜,就串联了一百多人在孔庙集会,打着悼念顺治帝的旗号,声讨贪官。之后,他们再次给江苏巡抚朱国治呈递状纸,要求彻查任维初。
老百姓恨透了这个贪官,一听说要告状,大家自发跟随。递交状纸的时候,足有一千余人。
前面说了,朱国治跟任维初是一伙的,肯定不会同意追查,那样的话自己也会遭殃。这时候朱国治倒打一耙,上奏朝廷说:金圣叹等人在苏州诸生聚众倡乱抗税,是对先帝之灵的大不敬!
这时,恰好发生了一件大事:郑成功向清军发动进攻,连克瓜州、镇江等地,距离苏州咫尺之遥,清廷闻讯惊恐万状。
清朝政权是满族人建立的,执政缺乏合法性,本来就没有自信,这下子着急了,认为必须严惩“闹事者”,不然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后果可怕。
清廷很快将此事定性为“暴乱”,下旨逮捕领头的人,金圣叹等多被捕,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金圣叹等十八位秀才共120多人被判谋逆罪,被处以斩首绞刑。他们的家产被抄没,妻子被充军。
七月十三日,金圣叹等人被押上刑场,执行斩首,史称“哭庙案”。
行刑当日,他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赴刑场与父亲诀别,哭成泪人。金圣叹心如刀割,但是表面上却神态自若,仰天说出一副对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二子听了之后更加悲伤,哭晕在地,围观者也情不自禁,流下同情的眼泪。
临刑前,金圣叹却告诉刽子手,自己身上有银票,要送给他们。
最后,刽子手在老金耳朵中找到两张纸条,展开一看哭笑不得,那哪里是银票而是分别写着两个字“好”、“疼”。
刽子手一看,这才明白是受到了老金的戏弄。
金圣叹这样做不是心血来潮,他本来就玩世不恭,喜欢搞笑,是那个时代的段子手,擅长嬉笑怒骂。
当初考试的时候,考官出了一道题——“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
金圣叹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白露蒹葭之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连写了39个“动”字。
主考官追问是何原因,他回答说:“孟子曰四十岁的话不动心,三十九岁之前在荒郊野外看到黄金和美女,不动心,那可能吗?”
还有一次考试,考官以“西子来矣”为题,要考生对西施出使吴国进行评论。
金圣叹提笔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也不来;出其北门,西子还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
主考官阅卷之后冷笑一声,在金圣叹的考卷写了一句批语:美人来矣,可惜啊 ,你功名没了!
如此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却因为民请命而被害,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生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的悲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