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临,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论文答辩阶段。今年不少高校发布通知,明确将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并对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随后,该校多个学院出台了规定细则。其中,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在细则中要求,学生须明确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截图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人工智能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常态,涵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客服有人工智能,进入小区有人工智能。不承想,当今社会语境下,写论文竟然也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完成——毕业生付出一定的费用,一篇很规整的毕业论文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这种方便快捷的“论文撰写”颇受一些毕业生的青睐,并由此衍生出一种黑色产业—— AI论文撰写。

我们知道,毕业论文答辩是高校对毕业学生专业水平的一次全面检视。几年寒窗苦读,学生究竟学得咋样,可以通过毕业论文集中体现出来。而今倒好,这种耗时费力的“真功夫”竟然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完成,毕业生倒是省了许多功夫,既不用查找资料,也不用亲自捉笔撰写,即便撰写也是“再加工”,一个AI便可以搞定。这种“毕业水分”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一些“南郭先生”混迹校园中,从此失去了驾驭知识的“真功夫”,令人担忧。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检测考评手段,通过论文答辩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才是目的。一个毕业生是不是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从毕业答辩中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借助人工智能生成论文,很容易鱼目混珠,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鉴于此,一些高校对学生的人工智能“代写”做出了硬性规定,如湖北大学明确,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天津科技大学明确,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这些“硬性措施”的推出,对于全面了解毕业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具有规制意义。

几年寒窗苦读,只有掌握真才实学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眼下,一些所谓的“人才”为何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究其原因,与他们的知识偏弱不无关系。有的在大学里混日子,多门功课挂科不说,即便勉强毕业也是投机取巧走捷径,以如此态度对待学业,在社会上不受待见也就不足为怪了。知识不会说假话,知识的含金量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认可度。

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社会是块试金石,一个人究竟有多大才学,到社会上一试便知。有的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有的则倍感吃力。如果细细探究的话,则是知识的差别使然。 人不负天,天不负人。谁下的功夫多,谁是受欢迎的人才,社会就是一个检验尺度。

AI“写”论文,此风不可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第三十七条中明确,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做学问也好,毕业答辩也好,还是要实事求是,孜孜以求,切莫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招摇过市。如此,既不利于个人成长,更不利于社会遴选人才。天道酬勤。作为一个毕业生,还是要把功夫用在真才实学上,切莫投机取巧走捷径,做学问容不得掺假,请大学毕业生们自警自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