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它标志着春季的中点,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在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使得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各为12小时。

春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古人将春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即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关于春分节气,老祖宗也留下了很多谚语,每一句都饱含了很多寓意和智慧。本篇内容,笔者就详细说5句,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有所收获。

第一句:“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春分有雨家家忙”意味着当春分时节雨水充足时,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忙碌起来。春分时节是春季的中点,也是许多作物开始播种或生长的关键时期。雨水的到来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农民们会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开展农事活动,如播种、耕作等。

“先种瓜豆后插秧”则具体指出了春分时节农作物的种植顺序。瓜和豆类作物通常较早种植,因为它们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而且早期种植可以充分利用春季的温暖和湿润气候,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长。插秧则指的是水稻的种植,由于水稻的生长周期较长,且需要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因此通常在瓜豆种植之后再进行插秧。

这句谚语不仅体现了农民们对农时和气候的敏锐把握,也展示了他们根据作物特性和生长需求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的智慧。同时也说明了春分下雨是好事,农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二句:“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这句农谚描述的是春分时节如果出现大风天气,这种风势往往会持续到农历四月中旬,即接近立夏的时节。

春分时节,由于气温逐渐回暖,地表受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上升气压低,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气压高,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而产生了风。

这种冷热对流空气强烈的情况会导致天气忽冷忽热,容易形成倒春寒。而春分后白昼长,黑夜短,如果此时出现大风天气,气流活动频繁,气压相差较大,风就会频繁刮起,并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这样的气候对于农业来说并不利。大风天气可能导致刚种下的作物受损,影响整年的产量。因此,农民们在这个时节需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第三句:“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这句农谚所表达的含义是在春分这一天之后,白昼的时间会逐渐增长,并且每天的增长量可以用“一线”来形容。这里的“一线”并非具体的长度单位,而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白昼增长的细微变化。

春分是春季的中点,在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但春分过后,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变短。因此,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春分过后,每天白天的时间似乎都在一点点增长,这就好比“一天长一线”。

这种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安排农事活动,比如播种、耕作等。同时,人们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生活也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第四句:“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这句农谚描述的是从春分节气开始到清明节气这段时间内,如果春分时节出现降雨,那么这种多雨的天气状况往往会持续至清明时节,甚至在清明时节的降雨量会特别大,以至于路面泥泞,难以行走。

春分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时间几乎相等。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气温逐渐上升,雨水也开始增多。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如果春分这一天出现降雨,那么整个春分节气甚至直到清明节气都会多雨。这是因为春分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而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北上,冷暖气团交汇碰撞,容易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清明时节,气温进一步上升,地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到空中,同时陆地上的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汇,也容易导致降雨。因此,如果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持续降雨,到了清明时节,由于累积的雨水较多,加上可能的强降雨,路面会变得泥泞不堪,人们行走困难。

这句农谚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气候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总结,也提醒人们在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内要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降雨对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上述这4句就是和春分节气相关的农谚,不知道大家看完后有没有收获。今日就是春分节气了,问问大家,你们当地都流传着哪些谚语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