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小波,不得不谈到他的小说《黄金时代》。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到社会各界对它的质疑,当然,也有不少人被其中所描写的情爱片段所吸引,对这部作品大加赞赏。 《黄金时代》一开始就是女主陈清扬找男主王二证明,她不是众人口中的“破鞋”。男主王二认为陈清扬就是一个“破鞋”,他说:“所谓破鞋,乃是一个指称,大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大家说你偷了汉,你就是偷了汉,这也没什么道理可讲”。 接着,王二说明了陈清扬为什么不是破鞋的原因。因为在一般人看来,结了婚之后的女性身材会臃肿,面色灰黄,而陈清扬婚后还是凹凸有致,面色红润,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猜测,甚至大胆地给陈清扬扣上了“破鞋”的帽子。
王二还大胆地建议,如果陈清扬不想吃亏,那就直接找个人,坐实了罪名。后来,陈清扬主动跑下山找王二,王二却以“伟大的友谊”之名和陈清扬坐实了“破鞋”的罪名。他们真真正正地成了别人口中的“搞破鞋”。 《黄金时代》里的“荒诞”,正是那“十年动荡”的深刻的写照。一个身世清白的人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样的荒诞,正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缩影。 在那个闭口不谈性爱的年代里,《黄金时代》一经面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人把这部作品奉为经典,又有很多人把这部作品贬为荼毒,王小波也随之承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很多压力。 就像是鲁迅所说的关于“铁屋子”的理论,很多人都在一个封闭的铁屋子里沉睡,这时候有少数人清醒过来,大声疾呼要破门而出才有活命的可能,然而这样的疾呼却遭到了其他人的恼怒,认为他打扰了自己的清梦。而王小波,就像是这“铁屋子”里那个大声疾呼的少数人。
而王小波就是那个时代下难得的少数人,以至于在王小波离世之后,仍然有很多读者对王小波的才华不被人认可感到惋惜。就连狂傲至极的王朔,也承认王小波是一个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家庭必定是衣食无忧。事实上,王小波的到来,却是这个家庭承受危机的开始。王小波出生不久,家里正处于社会的风口浪尖,不久又遇上了“大跃进”和大饥荒。即使是生于天子脚下,还是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而母亲取的名字“小波”,就是意味着家庭正在经历的风波,希望可以平安度过。 1968年,王小波到云南参加劳动,在此期间,他开始尝试着用写作来表达内心的苦闷。这样一段在云南插队的经历,为王小波此后的《黄金时代》积累了素材。
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王小波兴冲冲地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并被录取。很快,他就遇上了自己一生中的灵魂伴侣李银河。 众所周知,王小波的外形并不出众,长得不甚好看,即使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由于常年劳作的原因,看着还有点佝偻。奈何,“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才华的光环下,皮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可能是天妒英才吧,生前呕心沥血的作品无人问津,在王小波逝世之后,一夜之间作品就大卖特卖,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思想都开化了,对于这个一生不得志的作家深感惋惜。 就像在他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中写自己,总是在沉默与不沉默之间打转,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无法改变那个大环境,以至于自己可以选择拒绝参加;之所以不沉默,是因为当所有人选择沉默的时候,有些话再不说出口,正义就会被损害。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人们选择对人的天性选择沉默的时候,身为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清醒者,自当有义务让这个“荒诞”的世界审视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态度。
这一份“清醒”,在那个思想与物质匮乏的年代非常难得。王小波的作品,不是为顺从那个时代下的主流声音而创作,是为了作为人的出发点而创作。
纵观现在的文学作品,少了文人的气节,也少了一份作为文人的清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