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Redmi旗下的Note系列,这可能是该品牌“故事”最多的一条产品线。
一方面,2019年年初、当Redmi宣布“品牌独立”时,Redmi Note7系列正是当时最重要的拳头产品。其出众的品质、优秀的性能、亲民的价格成功立下了“小金刚”的形象,为品牌独立打好了第一枪。
另一方面,当行业迈入5G时代之后,整个Redmi Note产品线也开始逐渐呈现出“奇偶交替”的定位规律。比如,Redmi Note9 Pro就成为了业内首款配备1亿像素主摄CMOS的千元级机型,后续的Redmi Note10 Pro则靠着天玑1100刷新了同级别的性能上限。
再到后来Redmi Note11 Pro+、Redmi Note13 Pro+均主打“越级体验”,尤其是在外观设计和影像方面的表现相当抢眼。而Redmi Note11T Pro、Redmi Note12 Turbo则明显偏“性能向”,更堪称是同级别里的“游戏神器”。
但当时间来到2024年春季,情况又发生了一点改变。
Redmi Turbo系列,从“小金刚”脱胎而出
今晚,Redmi正式发布了全新的Redmi Turbo 3。根据官方的说法,Redmi Turbo 3实际上就是Redmi Note 11T Pro,以及Redmi 12 Turbo的“精神续作”,而这也正是将其称之为“3”的原因。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Redmi Turbo 3的诞生、或者说Redmi Turbo系列的“独立”,实际上也就宣告着此前几年间Redmi Note系列在“性能”和“体验”之间的产品定位,彻底划上了句号。
自此之后,Redmi Note系列可以更专注地增强外观、更专注地在千元级机型里做越级影像,而Redmi Turbo系列则会成为Redmi K系列之下的“性能小金刚”,以越级的性能为Redmi在这一价位段撑起更清晰的品牌形象。
很显然,无论是对于Redmi自身的产品构成,还是对于消费者更好地去理解、去选购的角度来说,Redmi Turbo系列的诞生都绝对是一件好事。
Turbo可能是Redmi更专注性能的产品线
说了这么多,那么Redmi Turbo 3的魅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作为Redmi最新的“性能小金刚”,“性能”当然是它最为重要的底气。但是与其他两千元档性能向机型要么选择上代旗舰SoC、要么为成本妥协选择“次旗舰”主控的做法不同,Redmi Turbo 3这次直接搭载了骁龙8s Gen3移动平台。
根据Redmi方面的说法,这就意味着全新的Redmi Turbo 3一方面具备Cortex X4超大核、硬件光追GPU等旗舰特质。另一方面,它在能效比、AI性能上更是显著胜过以骁龙8 Gen2为代表的老款高端平台,足以带给消费者既“新”又“高”的性能体验。
其次,得益于小米方面近年来的产业链和自研技术积累,Redmi Turbo 3还采用了一块1.5K分辨率、12bit的国产OLED面板,并且融入了自研的“青山护眼”技术体系。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同一技术体系还将很快纳入小米、Redmi,甚至是米家的更多显示、照明生态链产品上,从而完成小米体系相关产品的全线护眼布局。
除此之外,Redmi Turbo 3现在还有自研的AI性能优化、AI影像算法体系,不仅让这款新机在各项性能测试中能够做到超过前代旗舰的水准,而且配合新的LYT600影像传感器,还实现了旗舰机型同款的快速对焦、瞬间成像特性。
偏科、但更加多彩的市场,显然将会更有意思
有意思的是,如果将Redmi Turbo 3与Redmi过去那些“性能向”的Redmi Note系列机型进行对比,大家就会发现这款新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更加“偏科”的。比如,它明显减少了后摄的数量,但同时也史无前例地用上了骁龙8系、而且是最新世代的旗舰平台。
很显然,这就是这个系列独立所带来直接好处的体现,Redmi Turbo 3现在可以不受到Redmi Note系列固有印象的“拖累”,更纯粹地成为两千元档的“性能杀手”。
有意思的是,纵观整个业界就会发现,迄今为止似乎还真不存在其他品牌、类似定位的机型。甚至包括在此次发布会上被提及的那些“潜在竞争对手”,实际上也普遍呈现出一种更“均衡”,但因此性能或者说游戏体验没那么极致的产品设计思路。
当然,这并不是说千元或者两千元价位段的产品就应该只追求性能。Redmi方面必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现在的Redmi Note系列、Redmi Turbo系列,甚至是Redmi K系列,在这个价位段上实际上都共同存在着。
但是Redmi Turbo系列的诞生确实会令人浮想联翩,如果它取得成功,那么在2000元价位段上未来或许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偏科”机型出现。它们有的可能会极致地追求性能、有的可能会极致地强化影像,甚至有些机型还可能会将做工、续航等拉到顶级旗舰的水准。
很显然,比起现在的局面,这会使得整个手机市场变得更加有趣。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能也会成为各大厂商重燃“千元机”、“性价比”大战,以及实践一些新技术、新设计的又一战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