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前后,媒体总会曝光出一些让人震惊的消费黑名单,让人心惊胆战,就生怕自己平时吃的、用的东西,就在这个黑名单里面。
就比如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预制菜,很多无辜消费者就中招了。
如今,315不仅仅指的是一个日子,更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个代号。
其实,除了大家最为关注的315食品黑名单外,还有一类物品,和吃密切相关,就是我们平时用来吃饭、喝水的餐具,比如碗、碟、杯子、筷子等等。
下面这4样餐具,已经被国家禁止,经常用可能会致癌,劝大家别再买了。
甲醛超标的仿瓷餐具
仿瓷餐具,学名叫密胺餐具,外观看上去和陶瓷餐具很像,但是摸起来却是塑料的质感,因为具有不容易摔坏的特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而且经常作为儿童餐具使用。
今年315期间,有公益组织在国内几家大的电商平台上,随机购买了一些密胺餐具送检,结果检出了甲醛超标、三聚氰胺超标或无产品标示等问题。
其实,和仿瓷餐具安全性相关的报道,近年来并不少见,国家也对此出台了统一的标准,规定在这类餐具上,必须有明确的生产许可证、生产标示,并且要严格执行国标。
制作这类餐具用到的材质,叫密胺树脂(MF),是由三聚氢胺与甲醛反应合成的,如果严格按照国标生产出来,是安全的。
但是,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利润,会用脲醛树脂(UF)来冒充密胺树脂(MF),或者将两者混合来生产仿瓷餐具,从外表上很难分辨真假。
用脲醛树脂(UF)做的仿瓷餐具,在高温环境下,稳定性较差,特别是经常接触到酸性、油性食物时,容易分解出甲醛和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属于工业原料,经常摄入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甲醛则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如果经常用这种冒牌的仿瓷餐具,危害可想而知。
提醒大家,要去正规商场、超市购买餐具,不要贪便宜买一些无生产标识的仿瓷餐具。国家规定,仿瓷餐具必须醒目标示:
产品名称、材质、商标、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及限用日期、产品规格、型号、等级和数量、产品合格标识、使用温度、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重金属超标的陶瓷餐具
陶瓷餐具,是老百姓家中最常见的一类餐具。很多人在挑选陶瓷餐具时,只关心是否好看,却从不过问用的是啥制作材料。
简单来说,但凡我们看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陶瓷餐具,基本离不开3种加彩工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分别为先上釉后上彩、釉和彩一起上、先上彩后上釉。
容易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是釉上彩陶瓷餐具,因为采用的是先上釉后上彩的工艺。
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采用重金属超标的彩色颜料上彩,并不在意产品质量。这类陶瓷餐具还容易掉色,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安全隐患。
已经有明确的科学研究表明,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还存在致癌性。
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大家选择釉下彩陶瓷餐具,先上彩后上釉的制作工艺要更安全一些,不容易掉色。
辨别家里的陶瓷餐具用的是什么上彩工艺,可以用手摸一摸餐具的花纹表面,如果摸起来有凹凸不平的感觉,多为釉上彩陶瓷餐具。
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选择色彩简单一些的陶瓷餐具,或者纯白色的陶瓷餐具。
毒筷子
央视315晚会,曾经曝光过“毒筷子”事件,说的是一些生产厂家在制作一次性筷子时,用工业硫磺熏蒸,使筷子变得更白,也不容易发霉。而为了让筷子摸起来更光滑,还会用石蜡抛光。
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应该丢掉的发霉的筷子,厂家还会用工业双氧水煮筷子,将这些发霉筷子煮白后,再继续售卖。关于这类违规生产的“毒筷子”,多地媒体都曾报道过。
换句话说,人如果长期使用一次性漂白筷子吃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吃进去很多化学残留物,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而这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等,也是存在致癌风险的。
这么说来,小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外出吃饭,要专门带上一双筷子。
“夺命”保温杯
北京消协曾做过一个测试,在市场上随机购买了50种保温杯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19种保温杯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这些问题保温杯的材质,多为201不锈钢。
201不锈钢属于工业用材,当中的锰元素含量较高,不是很耐腐蚀,如果在保温杯中装一些酸性液体,里面的锰元素很可能被析出,导致水中锰元素超标。
如果长期喝锰元素超标的水,可能导致体内重金属超标,损伤到神经,严重的话还会致癌。
和201不锈钢相比,304、316不锈钢更适合食品接触使用,耐腐蚀性要更强一些。大家买不锈钢保温杯的时候,记得看杯底,会印有一串数字,尽量选择304或316的。
在选择日常用的餐具时,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加谨慎,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买的时候记得看生产标示,要弄清楚是什么材质做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