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电影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当时的香港影坛可谓百花齐放。除了双周一成外,还有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林青霞、李连杰、张曼玉等一众明星。由于多年的商业体系打磨,当时的香港电影已经酝酿出更加繁杂的电影盈利法则和类型。即便是一直“唯利是图”的香港电影,在当时已经孕育出如徐克、许鞍华、杜琪峰、吴宇森这样大师级的导演。这些人一脚踏在电影商业的沼泽里,用另一只脚勾勒出诗意的光影世界。然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大兵压境,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日渐开放,香港电影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电影市场的衰落,同时伴随着电影人才的流失。

不过香港电影的衰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2004年的时候,作为港片鼎盛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双周一成”已经相继出走香港影坛,其中成龙、周润发到好莱坞闯荡,周星驰选择到内地发展。这一年周星驰自导自演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功夫》,而同年上映的,由冯小刚执导的《天下无贼》,其实也有香港演员刘德华、林家栋的参演。从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电影人到内地发展的大致两种形式,一种是融入到内地电影体系,如《天下无贼》,一种则是带着港片的原汁原味来到内地就地取材,开拓市场,如《功夫》。

虽然看似无伤大雅,但是郭敬明之流的存在,却严重扰乱了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关键因素在于他们即占用了电影创作的资源,又没有创作出真正的电影作品,这种矛盾,让真正有志于电影发展的人,对这个市场望而却步。有奶便是娘,最终造就的任何人都可以到电影市场掠食,但是擦嘴就走,却不管电影市场后续的发展。 电影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同时它又要有商品的属性,而内地一部分以“大片”自居的创作团队,仅仅把电影做成了商品,而忽略了它的艺术性。这样的电影违背了电影初衷的同时,也让观众在一场视听盛宴之后摸不着头脑。最近郭敬明打造的《晴雅集》便是这种作品的代表,在港片《拆弹专家2》面前,这部画面华丽,明星顶流的电影,显然失去了风采。电影除了视听效果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作品对人性和思想的发掘,对流动时光的内在情愫。

已经融入了内地电影体系的港片,在用它最后的声音呼唤着电影的意义。而像郭敬明之流以电影名义贩售矫情的伪电影人应该早点认清自己的定位,这些可以参与电影,但是请尊重电影。在国产大片疯狂发展的18年里,香港电影一直在以一种姿态,警醒着内地电影人关于电影的真谛,关于观众的需求,港片的“垂死挣扎”,着实让元气满满的内地大片汗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