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骨功,这听上去十分玄幻的一类上乘武功估计许多人也只是在武侠小说中看过,并且怀有这门绝技的角色必是一个有些来历、在江湖上叫得上名号的人物,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竟然也有这样的“武林高手”存在。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却很少有人像武侠小说中那样有地位,有身份,有的甚至还是一帮、一舵、一教之主,而现实中这些身怀绝技的人,一般都是街头卖艺的平民百姓,名不见经传,大多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但凡是都有例外,江湖艺人王保合就是在千万个艺人中脱颖而出的那个人,他不仅练就了一身人人称奇的“缩骨功”,而且还曾用“三仙出洞”的民间技艺,让商业大亨李嘉诚为家乡投资四个亿,这是一部怎样传奇呢?
身怀绝技,却只是杂耍王保合的缩骨功乃是从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他的爷爷叫王玉林,凭着一身“缩骨功”的绝技,当年在北京天桥一带颇负盛名,有“天桥八大怪”之美誉。王保合在爷爷的影响下,从六岁开始,便苦练“缩骨功”这门绝技。 练功的日子是艰辛、痛苦的,甚至遭受到不为人知的磨难。为了让骨头柔软,不再坚硬,在父亲的严苛督促下,小小年纪的王保合甚至还要遭受刮骨这种带有剧烈疼痛感,乃至产生后遗症的自戕式手术,以致一到秋冬寒冷季节与阴雨天气,王保合总会感到骨关节奇痛无比,而每到这个时候,虚汗淋漓的王保合只有一个字:忍! 就是靠一个“忍”字,他吃了不少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熬过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孤单岁月,最终凭着一身不可思议的功夫,让名声逐渐打开了!
除了这身“缩骨功”外,王保合还有一项练得炉火纯青的本事,那就是“三仙归洞”,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许多老一辈的民间艺人,都会这么一手,但是,手法如王保合这般神乎其神的,微乎其微!也正是凭此手段,他的知名度逐渐被打开……人生转折,偶遇李嘉诚 名气被打开后,王保合接到各类媒体,单位发出的邀请,奔赴全国各地演出。1999年,他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当时河北省文化厅组织了一批民间艺人赴港演出,已经小有名气的王保合也在这群人之列。 这场演出非同一般,不仅许多重量级明星大腕纷纷出席,更有幸的是,商业大亨,中国首富李嘉诚先生也出席了这场演出。偏巧,在众多节目中,李嘉诚对王保合的“三仙出洞”产生了强烈兴趣,因为王保合表演的手速太快,被李嘉诚要求再来一遍慢一点的。
这时候,王保合便在这位中国最有钱的老板面前皮了一次,他要求:若是再来一次,还是没看明白,就要李嘉诚投资四个亿,用来发展家乡建设,李嘉诚当场爽快答应,为了家乡引来四亿资金。王保合当然不会让李嘉诚看明白其中道道,最终,李嘉诚爽快兑现承诺,就这样,一笔巨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从李嘉诚的账户上划出了! 至此,王保合名声大震,尤其是他的家乡人民,对他从李嘉诚手上“巧取豪夺”四个亿的事迹津津乐道,而作为李嘉诚来说,这在常人眼里的天文数字,在他眼里只是小菜一碟,作为知名首富,他当然愿赌服输,何况这四个亿也为他传颂了一段佳话!
事后,李嘉诚还盛赞王保合称:这哪是人手,简直就是双鬼手嘛!此话一出,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王保合也以“鬼手”的美誉名满天下!媒体抬捧,“鬼手”火了! 王保合名气大了之后,便连连接到电视台的邀请,去一些综艺现场录制节目,制作人为了迎合观众心理,提高收视率,便处心积虑地想揭秘王保合“三仙归洞”的隐秘,看看其中到底有什么套路! 比如中央电视台曾经就邀请王保合走上荧幕,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表演他的拿手绝活“三仙归洞”,为了解开谜团,节目制作方煞费苦心地将三台摄像机,以不同角度录制了王保合表演的全过程,最后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慢放,还是未找到其中端倪,节目制作方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盛赞:绝了!
多年来,王保合就是凭借这一看家本事走遍世界各地,尤其是老外们对这样一门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啧啧称奇,赞不绝口,王保合也因此连连荣获全国杂技魔术类的诸多奖项,更有甚者,还荣登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传统技艺,有待传承 王保合的“缩骨功”与“三仙归洞”都属于源自吴桥杂技的传统技法,具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吴桥杂技正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采用父子相继,师承徒受的方式一代代地传下来。王保合炉火纯青的技法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以实现的。 他曾毫不避讳地说:我们家族都快成一个杂技团了!三大姑八大姨,都曾带着家族遗传基因,进入杂技团进行专业系统地学习,且都有所成!王保合还表示,一定会将吴桥杂技世世代代传下去,目前,他已经选好继承人了!
但是,由于一些传统技艺太过危险,甚至血腥味太浓,比如吃铁球、吞宝剑等,其中还包括王保合拿手的“缩骨功”和“深喉纫针术”等,这些危险的,甚至带有自残式的技法,王保合决定让它们废弃,绝不传给子孙后代!对此,王保合曾解释说,一些看上去十分残忍无道的技艺都是当年穷苦人家走投无路,为了讨生活,吸引粉丝,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其目的就是博取更多的同情与怜悯,以期获取更多的钱财,改善生活。而时至今日,王保合真的不想让这些技艺再去让子孙们遭受肉体之苦了!
是的,在如今这个新时代,我们呼吁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但是也一定要摒弃那些残忍的,有损人身心健康的,我们就要学会摒弃。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