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清明诗意图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北宋)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扫墓祭祖,缅怀故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也给清明节加上了一笔伤感的基调。
▲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有民俗学者称,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还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射柳、斗鸡、放风筝、打秋千、蹴鞠等种种欢乐,可以说既是断魂之日,也是快乐嬉戏之日。下面一起从绘画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节是什么景象。
清明扫墓祭祖思先人
▲ 《扫墓图》(清)
清明节扫墓祭祖已成为固定的风俗传统: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祭扫
在古代,清明祭祀的参与者不仅有平头百姓,还有君王大臣,大家都要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清明之日只吃凉食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内宴冷餐
清明前后,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习俗。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踏青郊游赏春光
▲ 《游春图》 展子虔(隋)
虽然清明是一个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 《驭马踏青图》 王振鹏(元)
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
▲ 《春游晚归图》 仇英(明)
▲《春山伴侣图》 唐寅(明)
清明习俗多样趣味足
古代清明节民间还有打秋千、插柳、射柳、蹴鞠、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唐代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的句子,也说明清明节民间体育活动深入人心。
【打秋千】
▼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荡秋千
打秋千(荡秋千)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的,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制成,后来逐步发展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 《月曼清游图》陈枚(清)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打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插柳】
▼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卖柳条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唐代,人们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代清明节时,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射柳】
▼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走马射箭
唐代诗人孟浩然作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体现了射箭是清明时节古人热衷的项目。
【蹴鞠】
▼
▲ 古代女子蹴鞠
蹴鞠是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也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 《宋太祖蹴鞠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斗鸡】
▼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斗鸡
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可见,斗鸡之风不仅存在于民间,连皇上也乐在其中。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玩兴极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