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年明宣宗朱瞻基突然驾崩,长子朱祁镇才刚满7岁。一个孩子,能坐得住大明江山吗?这让朝堂上下都有些忐忑不安。很快,宫中便传出张太后想立自己幼子襄王的传闻。
这真的可能吗?若是张太后想立藩王,又为何会是远在湖南的襄王,而不选留京的越王?种种迹象表明,这恐怕是张太后有意放出的传言,目的就是为了最终确立朱祁镇的皇位。
一、先帝驾崩,太子年仅7岁,朝野忧心忡忡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1435年正月初三,大明宣德宫内却弥漫着哀戚和悲痛。原来,明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后,突然于乾清宫驾崩,年仅37岁。这个开创仁宣盛世的英明神武皇帝,他的突然离世让朝野上下无不震惊痛惜。
大臣们都情绪低落,默默垂泪。太监宫女们也哭得泣不成声。然而,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新驾崩的宣宗仅仅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当时年仅7岁。这个调皮活泼的孩子,真能担当大任,坐稳大明江山吗?
先帝驾崩、太子年幼的局面,着实叫人担忧。毕竟,明朝60多年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个未成年的皇帝继位。先前最年轻继位的宣宗也已有22岁。而他的年轻表兄建文帝朱允炆更是因为年少气盛,引发了靖难之变。朱允炆那场血雨腥风,人心惶惶、生离死别的惨状,在老臣们的脑海中还历历在目。
二、宫中传言太后想立襄王,大臣们警惕性提高
朱祁镇这么小就能坐稳龙位,确实让大臣们都忧心忡忡。据传当夜廷臣们闭门商议时,许多老臣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还有人痛心疾首地说,这小太子如果登基,只会招致祸乱啊。更有大臣担心这会酿成第二个靖难之祸。
忧虑之声此起彼伏,让整个宫廷都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情况紧迫,很快,宫中就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张太后想立自己的幼子襄王为帝,废掉年幼的朱祁镇。这个消息一出,顿时让在场所有大臣汗毛倒竖。
在先帝英年早逝、太子幼稚的局面下,太后改立成年的藩王继位,这历史上确有先例。赵匡胤、刘裕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担心幼主无法坐稳江山。然而,我们仔细推敲这个传言的合理性,却会发现种种疑点。
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嫡长子继承制度非常根深蒂固。朱家天下已经建立60多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即便朱祁镇年幼,也绝对不会威胁大明皇室的统治地位。即使非要立藩王,按照继承顺位,也应该是她镇守京城的次子越王,而不是向来封地湖南、离京数千里的襄王。
三、揭开太后心计,确立朱祁镇地位
种种迹象表明,这传言极有可能是张太后故意放出来的。通过否定襄王的传言,她巧妙化解了朝野对幼主的疑虑,为朱祁镇顺利继位扫清障碍。果然,在太后亲自带着朱祁镇出面,指认他为新天子后,群臣的反应都是欢天喜地的。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对这个幼小的孩子完全接受。尔后朱祁镇正式登基成为明英宗。其实张太后也同样担心过朱祁镇能否担当大任。毕竟身经百战的皇太后最明白年纪小的君主容易被人掌控。然而对这个没有父爱陪伴成长的孩子,太后也深感亲情与怜爱。
情理之中,自己也不忍心废掉朱祁镇。于是这位睿智的母亲决意保太子,用君王的心计和母亲的爱,把朱祁镇扶上了皇位。太后早已看透文武百官的心思,所以她安排伪造了襄王继位的传言,好扫除他们的顾虑。
当她牵着朱祁镇的手亲自指认为新天子,众臣欢呼雀跃的画面,无疑是这位睿智母亲的政治手腕和深情的胜利。在那一刻,太后想必比谁都欣慰和感动。她的孩子朱祁镇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孩童,不知旁人为他翻江倒海,也不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么沉重。
然而这个调皮的孩子终究会长大成人,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大明江山。这就是天命所归。历史的神奇在于,王朝更迭时,那个机缘巧合中适逢其时登基的人,虽然年纪轻轻,却能够开创一代盛世。能继承仁宣治世,开创英明新时代,正是朱祁镇命运早已注定的历史宿命。
结语
历史的惊涛骇浪,正是在这无心而来的政治算计中形成。儿时的朱祁镇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一个谎言竟能扭转命运的天意。然而这位幼主长大后渐渐明白,正是因为母亲的睿智与深情,自己才得以稳稳坐在龙椅上。
时过境迁,我们不得而知的还有多少故事和秘密。历史永远是段段传奇,也只有亲历其间的那些人,才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然而这无关紧要,我们所见的只是历史结果——7岁的幼主开创中兴盛世,1449年英宗北伐大胜而归,正是自古以来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皇帝驾崩,传言纷纷,却不知太后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哪怕全是浮言,也化作了扶持幼主的神来之笔。当朱祁镇稚嫩的手触碰到那凉如冰雪的龙椅,命运的齿轮已悄然启动。他将为这位幼小的帝王护航,开创千秋基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