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生产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转型发展意义。
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的产业情况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技术开发存在短板、自主研发及市场推广的起始时间晚、辅助设施尚未完善等诸多现实问题。
那么福田汽车存在什么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尤其是具有整车生产能力的新能源车企,在政府补贴政策规范调整以后,如何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存在问题
第一,福田汽车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主观上对于创新研发等项目投资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心理。
往往在追求可观的经济利润目标过程中,容易忽视自主研发技术成果对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和增强作用。
而更倾向于将其所掌握利用的部分资金,投放于能够在较短期限内有效改善经营状况的相关项目上。
例如管理层选择在一些工业生产基地继续扩建传统的制造流水线厂房,而非将资金充分运用在钻研核心技术以及独家专利等创新项目中。
在政府提供补贴资金的背景下,福田汽车为了尽可能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缓解现金流资金压力,以期在市场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地位,常选择偏向保守的经营策略。
在一些情况下试图避免在创新研发环节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利用信息差属性,有意将国家补贴稍作挪用,即违背了补贴行为本身的用意和初衷。
第二,在补贴退坡及疫情环境冲击之下,其经营状况也受到较大影响。
其曾连续多年获得补贴支持,在创新绩效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但由于新兴产业的客观特殊规律,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层等相关人员的理念,福田汽车在创新研发维度的表现尚未与补贴的最终理想结果完全一致。
而在自身经营活动中,企业往往会利用行业便利寻求政府补贴的帮助,以有效缓解融资现金流压力,因此对于政府补贴的惯性依赖思维值得高度关注。
尤其是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相关企业都需要重新适应和融合外部的政策环境,对补贴的惯性思维和依赖行为亟待摒弃。
第三,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和运用补贴资金的期间段内存在时间差。
即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在创新研发环节对补贴的投放运用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
由于管理层等相关主体采取偏保守观望的做法,相较于其他同类型行业车企的研发进度,福田汽车的相应配套设施落实不及时不完善,相关人员决策实施不切实不到位,最终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错过良好的发展机会。
在未能占得先机的情况下,容易使自身丧失优势地位。
除此之外,企业科研中心等专业机构设置强度稍显薄弱,相关大型特色研发项目投入力度一般。
补贴资金的运用往往集中于相对常规属性的技术专利研发活动中,与竞争对手的产出成果区分度不高,自主产品特色不鲜明,不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内在发展潜力。
二、相关建议
1、对企业的建议
首先,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在我国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更加离不开人才驱动。
作为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行业的参与者,相关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内在发展潜力,尽可能地创造财富价值,实现企业目标,则应当重视科技创新研发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企业生产“人海战术”决策观念,树立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新发展格局思维。
企业在招募员工时,应当相应地提升学历标准,并完善职业背景调查程序。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注重对普通员工的职业培训教育,提升其对科研的认知意识,可不定期开展竞赛宣传活动,调动员工群体的创新思维积极性,激发其对企业研发成果的认同感、自豪感。
在组建科研小组和团队时,可以适当发挥民主选择的作用。
在接受企业内部外部提名推荐的同时,结合科研素质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人员综测和选拔,并切实贯彻监督流程,确保专业科研人才的选择环节公开透明无死角。
在研发具体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奖惩机制。
在必要时可以淘汰部分成绩未达标准的成员,再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促进内部良性竞争,为企业创新不断注入智慧活力。
其次,个体的单打独斗难以实现长久进步,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才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适者生存的法则。
对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而言,只要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当中,就绝非完全独立的个体,必然会接触到其他的市场主体。
因此,在当前市场边界不断模糊和拓宽的趋势下,跨界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
例如房地产企业投资进入旅游业和体育领域等,其背后便不乏竞争与合作拓展的影子。
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现阶段应当利用好政策优势,依托国家行政资源与自身积累资本,注重在行业领域内开设运营合作项目,以
“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实现互补优势,在拓宽产业链的同时弥补现有缺陷。
积极合资创立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研究基地,以提升规模经济效益,推动在行业领域之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进而吸收更多有利资源。
实现各方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下达成合作,在合作互补的基础上提升竞争实力。
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内因决定外因,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意在提升内在发展潜力,占据市场份额实现良好发展,
则应当注重从自身内部出发寻求价值创造。
尤其在补贴退坡与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应及时抛弃对补贴的惯性思维和依赖行为,转变多年来传统积累的发展模式,更好地适应当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考虑外界环境变化的前提下,重视企业自身的内在驱动因素,建议利用政策资源的支持优势,延伸自主研发产业链,提升产品成果附加值。
与此同时,可以在团队研发的基础上,打造带有自主特色的品牌,与竞争企业间拉开区分度,为创新成果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与价值。
并通过流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渠道推广知名度,以“绿色轻量型”、“高端电动型”、“低耗实用性”等特色差异化分类,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在细分市场上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品牌效应与规模效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对政府的建议
一方面,我国从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相应的配套补贴政策陆续生效,为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的崛起和壮大不断创造有利机会。
而一部分相关企业利用漏洞便利骗取政府补贴,打着研发创新的旗号将补贴资金挪作他用,这显然违背了政府补贴的初衷。
政府应当在补贴整体退坡的背景之下,对现阶段的政策扶持模式进行调整改善。
避免“大水漫灌”形式的直接大额补贴行为,而应更加注重“精准滴灌”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过程中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企,进行完善的市场调研,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对策措施,实现由粗放式补贴转变为精细化施策。
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加强专业监督,对每一笔补贴资金流水实行信息化动态监控,同时要充分摸排企业内部情况,加强监管力度,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骗取补贴等恶性事件,切实保证资金落到实处,实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目标。
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经济社会重要参与者,可以在宏观维度内发挥引导作用。
以市场规律为导向,在遵循具体国情基础上,借鉴国外科学经验,例如美国加利福利亚州ZEV法案。并结合我国的市场环境,适度推广积分交易评价制度,对创新成效不理想的企业减少政策支持力度,
从而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强自主研发意识。
同时,政府应当发挥行政服务职能,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资源配置,利用政策宣传和引导,通过开展汽车博览会等相关科普交流活动,为全社会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信息提供平台。并且利用政策优势引进国外研发人才、经验、技术与资本,
促成相关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交流与深入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结语
从当下社会的实践维度出发,我国政府长期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促使行业整体向好发展。然而面临补贴退坡的现实情况,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产销经营受到较大冲击。
在补贴政策规范调整以后,新能源车企亟待摆脱依赖补贴进行发展的惯性思维,从内因出发培育核心竞争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