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芭蕾舞台剧《白毛女》火遍全国,女主角"喜儿"的两位饰演者——茅惠芳和石钟琴也随之名声大噪,家喻户晓。 饰演者之一的芭蕾舞演员茅惠芳,却在安度晚年时,遭人诬陷,被说是"借色上位",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一生,然后自己判断流言是真还是假。
一 没有"青春"的"喜儿1965年,18岁的茅惠芳进行了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公演,人们被这个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芭蕾舞演员深深吸引。 1972年,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这个深受人喜爱的舞台剧搬到荧幕上,25岁的茅惠芳将"喜儿"演绎的善良而美好,借着电影的推广,她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女神。 拥有着灿烂笑容、曼妙身姿的茅惠芳在当时被人们称赞为"芭蕾舞明星",然而这个光环是茅惠芳日夜练习,不知浸湿了多少件衣服的汗水换来的。
为了能够跳出惊艳的舞蹈,茅惠芳每天就是两点一线——在舞台和练功房之间不断转换,正值妙龄的茅惠芳每天都被练习包围着,几乎没有任何社交。在结束表演后,久久不能从舞蹈情境中脱离出来,失眠已渐成常态。 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就和现在的电竞选手一样,职业生涯很短,只有年轻时的短短十几年。 为了能够练好舞蹈,茅惠芳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都留在了那个枯燥无味但是充满了她拼搏的汗水的舞蹈房。
当时总理的要求芭蕾舞演员30岁以后才可以结婚,所以30岁前社交经验几乎为零的茅惠芳只能在符合年龄后,经别人介绍,进行相亲。 1979年,32岁的茅惠芳和对物理颇有研究的沈维滇结婚了,她与同龄人相比至少晚了七八年。 在如花似玉,贪玩的年纪,茅惠芳没有拥有过甜甜的恋爱,也没有机会和朋友一起肆意狂欢,陪伴她的只有练功房内镜子里的自己。
二 横空出世的离谱流言 1984年,茅惠芳37岁,在这一年,因为丈夫要到美国继续学习攻读博士,茅惠芳不舍得与丈夫儿子分开,就随他们一起去了美国,舞蹈能力突出的茅惠芳还得到了美国大学芭蕾舞系的聘请,后来茅惠芳又被升为了系主任。 在茅惠芳的孩子考上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后,她们一家人才彻底在美国定居下来。年轻时吃了不少苦的茅惠芳以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过得丰富多彩,幸福安逸。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2000年,茅惠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被中国的重庆作家罗学蓬的一篇文章无情地打碎了。 茅惠芳在退出娱乐圈随丈夫出国求学后,就一直沉稳低调,完全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谁也没想到,低调生活的茅惠芳却被人钻了空子。
在当时声望极高,名誉优良的罗学蓬发表了一篇名叫《"喜儿"茅惠芳浮沉录》纪实文学类的文章,在文章中,罗学蓬声称茅惠芳能出演"喜儿"这个角色,是因为她用长相换来的,还造谣茅惠芳最后因为政治问题被关入了监狱。 罗学蓬就这样将恪尽职守的茅惠芳,贬低成了一个毫无道德的"社会毒瘤",可悲的是,因为茅惠芳已经很久没有活跃在大众的面前,所以一些愚昧无知的人便信以为真。 更荒唐的是,很多权威性极强的媒体,一时被罗学蓬的"权威性"唬到了,没有经过任何的调查核实,就跟风转发,茅惠芳就被扣上了这么一顶"脏帽子"。
委屈愤怒的茅惠芳在当年8月份便飞回国,将罗学蓬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罗学蓬还"正襟危坐"地言之凿凿地说自己没有污蔑她,所写的一切都是以史实为基础的,而罗学蓬口中所说的"史实",就是浙江作家胡月伟1986年出版的小说《疯狂的上海》。 罗学蓬说他周围的所有读者都认为这本小说中的"芳芳"指的就是茅惠芳,然而当联系到作者胡月伟时,他说自己根本不认识茅惠芳,"芳芳"只是他虚构的一个人物而已。 最终,经过公正的审判,被告罗学蓬以及转载文章的媒体,需赔偿茅惠芳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共计人民币23万余元。 至此,芭蕾舞蹈家茅惠芳终于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三 深刻反思 茅惠芳的遭遇值得我们反思,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在微博这种社交软件的推动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向我们扑面而来,这其中不乏有对某些公众人物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 在面对这些信息时,我们应该学会甄辨信息的真实性,不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时,就仅凭自己获得的一些碎片信息,就对他人妄下结论,尤其注意不要跟风"黑"。
希望我们不要成为不明是非、不了解真相的"喷子",要努力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绿色"网络环境。
每年因为网络暴力而抑郁自杀的人不在少数,也许我们一句盲目跟风、不分青红皂白的话,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的一棵稻草"。
所以在此我想呼吁大家要理智上网,做到"谣言止于智者",不要再让无辜的人像茅惠芳一样,遭受横空出世的流言蜚语,蒙受不明的冤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