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发生了黄巾起义,刘备依靠商人的资助拉起一支队伍开始闯天下,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投靠他人、无数次全军覆没,刘备始终没有放弃,到48岁的时候,刘备还在感慨自己一事无成,终于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的事业开始迅速发展,三分天下有其一。 公元263年,邓艾在绵竹击败诸葛瞻,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刘禅直接选择投降,随后以皇帝名义下诏,让蜀汉各地的军队放下武器向魏军投降,不久蜀汉灭亡,刘备用了37年时间经历过无数艰苦建立起来的政权,刘禅只用了一个月的战争时间就宣告灭亡。
刘备 后主刘禅与先主刘备比起来,两人有着巨大的差距,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不畏艰辛、永不言败,刘禅平庸无能、重用小人、贪生怕死、不思进取,刘禅更是被后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刘禅却能坐稳皇位40年,这是为什么呢? 一、外部原因 任何朝代或者政权的灭亡,无外乎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内部出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的激化,比如秦朝,发生了陈胜、吴广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灭亡;二是外部出现的威胁,比如北宋与南宋,北宋被金朝灭亡,南宋被蒙古灭亡。
刘禅 刘禅所在的三国时期,是魏、蜀、吴三国并列的时期,当然也有外部威胁,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是蜀汉与东吴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魏,尽管双方之间的联合是松散的,但总体趋势如此,尽管东吴偷袭了荆州,刘备发动针对东吴的夷陵之战,但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修补了与东吴的政治关系,重新缔结政治联盟。 所以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期间,东吴没有与蜀汉为敌,直到蜀汉灭亡之后,东吴才想借机进入蜀汉,但被罗宪阻止在永安,不过这已经是蜀汉灭亡之后的事了,至少刘禅在位期间,东吴并不想灭亡蜀汉,或者也可以说东吴并没有灭亡蜀汉的能力。 而蜀汉唯一的外部威胁则来自北方的曹魏政权,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年仅17岁的刘禅即位为帝,在诸葛亮执政的11年之中,头5年诸葛亮主要是练兵和平定南中,后6年诸葛亮主要是北伐,诸葛亮凭借强大的能力,带领弱小的蜀汉以进攻的姿态攻打曹魏。
三国实力对比 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曹魏只有防守能力,而没有进攻能力,强大的政权只能防守,弱小的政权反而保持进攻姿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反常的事,但凡诸葛亮活着一天,曹魏都没有灭亡蜀汉的可能性。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曹魏不灭了蜀汉呢? 因为曹魏还没有准备好,对于曹魏来说,他的敌人不止蜀汉一个,还有江东的东吴、辽东的公孙氏、西北的乌桓和鲜卑,再加中蜀地的地形,易守难攻,即使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想率军攻打蜀汉,也被曹魏皇帝曹睿阻止了。 曹睿在位的后期,由于诸葛亮这个强大压力的消失,让曹睿自即位以来的紧张压力消散,曹睿随后沉迷于酒色与兴建宫殿,曹睿在位期间,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还派出司马懿灭亡了辽东,按照这个形势,曹魏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肯定是对付蜀汉,因为蜀汉比东吴弱小,柿子都是先捏软的。
曹睿 但是发生了一件事,让曹魏没有精力去对付蜀汉,这事就是魏明帝曹睿的去世,曹睿年仅36岁就因病去世,临死前托孤于司马懿与曹爽,随后长达数十年时间,曹魏陷入了内部的争权夺利,曹爽与司马懿争权,根本没有精力去对付蜀汉。 曹爽在执政期间想借南征蜀汉的机会建立自己的军功,然后进一步获取政治资本,从这事也能看出,曹魏把蜀汉当成软柿子,曹爽是个眼高手低的人,南征蜀汉不仅没成功,而且还差一点全军覆没,自此之后,曹魏不再南征蜀汉。 直到249年高平陵政变的发生,司马懿借曹爽陪同皇帝扫墓的机会发动政变,软禁了曹爽,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之后,司马氏开始进入篡夺曹魏江山的历史进程,这一段时间是曹魏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包括淮南三叛的发生以及皇帝曹髦被弑杀事件的发生。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 曹髦被杀三年后,司马昭为了转移内部的政治矛盾,发动了灭蜀之战,这场战争最初的设计意图就是转移视线,缓解内部矛盾,根本没有想到打成了灭国之战,其根本原因就是蜀汉此时的实力太弱,再加上刘禅昏庸无能,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 刘禅能当40年的皇帝,其外部原因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曹魏内部陷入了权力斗争,没空灭蜀汉。而等到有空时,一战就灭亡了蜀汉。 二、内部原因 除了外部原因外,刘禅能当40年皇帝,还有内部原因: 1、诸葛亮给刘禅留下了政治遗产。 诸葛亮给刘禅留下了两个能当宰相的政治人才,分别是蒋琬和费祎,诸葛亮临死前,刘禅不知道谁能取代诸葛亮执政,于是派人问,诸葛亮回答蒋琬,又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费祎,然后再问费祎之后,诸葛亮不再说话,这是一种无奈。
诸葛亮 蒋琬和费祎是诸葛亮待定的合格接班人,两人确实也担当了宰相的职责与权限,其中蒋琬执政12年,费祎执政7年,两人合计执政19年。 在蒋琬与费祎执政期间,政治清明,朝廷之上几乎都是贤臣,即使曹魏有人率军来侵犯蜀汉,蒋琬和费祎都有能力击败敌人,比如发生在公元244年的举势之战,曹爽的大军就被王平打败,又差一点被费祎包围。 蒋琬与费祎执政期间,能够保证刘禅的帝位稳定,不至于一下子走入衰弱的边缘,这是诸葛亮留给刘禅的政治遗产,保了刘禅19年平安。
诸葛亮与刘禅 蒋琬和费祎都去世之后,刘禅才开始自己识人用人,看看刘禅用了谁,宦官黄皓,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结果刘禅用的就是小人,这是刘禅的问题,是他不懂识人用人,所以当然要灭亡了。 另外,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是三国超一流的存在,无人可匹敌,他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他去世之后仍然在起作用,诸葛亮崇尚法家治国,即使是诸葛亮自己违反法律,也要受到制裁,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用人失误导致失败,最终自罚三级。 在法律约束之下,蜀汉尚能平衡过渡,即使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也能存在40年,制度的力量是强大的,如同商鞅变法所形成的制度一样,这是秦国强大的根基,同理,《蜀科》也是治理蜀汉的根基。
诸葛亮及其接班人 2、蜀汉政权的用人原则。 蜀汉政权的用人原则是:用外地人压制本地人,用流亡士人压制本地士族。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全部是外地人,其中后三人是荆州人,蜀汉统治阶层清一色的外地人,从皇帝刘禅开始。 蜀汉的历任尚书令也都是外地人,法正、李严、刘巴、陈震、蒋琬、费祎、董允、吕乂、陈祗、董厥、樊建都是清一色的外地人,没有一个益州本地人,大将军姜维、卫将军诸葛瞻也是外地人。 外地人管理本地人,虽然会引发本地人的反感,但是对于政权来说比较稳定,一旦本地士族掌权,会利用强大的影响力边缘化蜀汉政权,或者夺取政权,或者引发政治动荡,看看东吴与曹魏的政治混乱,就知道诸葛亮的政治高明了。
诸葛亮重用外地人
曹魏因为政治斗争被司马懿夺了权,东吴权臣与皇帝之间不断有政治斗争,皇帝被废,权臣被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蜀汉的政治稳定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刘禅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下仍然能执政40年之久,就有这样的原因。
3、姜维不断北伐。
对外战争能引发内部团结,同时能掩盖内部矛盾,这是转移矛盾的惯用手法,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在长达40年的时间中,姜维前后有11次北伐,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让蜀汉内部保持稳定。
但是战争到了后期,蜀汉由于实力弱小,出现了大量反对北伐的声音,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反对北伐,北伐不能成功,又白白消耗实力是众人反对的理由,不过这是蜀汉后期的事了。
蜀汉的灭亡是内因加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蜀汉内部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内部政治斗争开始激化,再加上刘禅昏庸无能,重用宦官,用人不当,导致矛盾激化,外因就是司马昭发动的魏灭蜀之战,共同作用之下,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