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针对“百万罚单”作出回应。7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近日因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合计被罚款177万元。该公司针对该处罚发布公告称,本次处罚是基于2020年原保监会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所做出,主要问题点已整改完毕。
业绩层面,对于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而言,该公司近年来保费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并且,该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近1亿元,与近三年年度盈利总额旗鼓相当。
当前,专业健康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还相对有限,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除了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外,普通的寿险公司及财产险公司也均涉猎健康险业务,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如果未能确立其独特的市场优势,在依靠价格战来争取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其盈利空间会遭到压缩。破解上述难题则离不开打造多项硬实力,也需关注合规层面的建设。
“往日问题”已整改
7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合计被罚款158万元。其中,总公司38万元,分支机构120万元。此外,12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款19万元。
7月18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告称,本次处罚是基于2020年原保监会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所做出。2020年接受现场检查以来,公司高度重视,按照各项检查要求,认真全面落实整改,主要问题点已整改完毕。
该公司也表示,本次处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公司已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严控合规风险,确保公司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就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全部问题点是否已整改完毕,致函采访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看来,一家保险机构如果存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上述违法违规行为,暴露了该公司在内部管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这包括但不限于对销售人员资质审核不严、财务管理不透明、产品合规性控制不足以及业务操作中的不正当手段。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漏洞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失效,对公司的声誉、客户信任以及长期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成立于2017年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是国内第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居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背景下,专业健康险公司被赋予很大期待,然而该公司成立之初的几年屡被监管点名。比如,原银保监会2021年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0年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的通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点名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称该公司数据差异率超过5%。
不仅如此,同期发布的《关于近期开展产品监管“回头看”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显示,自2019年1月产品通报机制运行以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累计通报次数达到5次,为被通报次数最多者。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报送材料内容出现错误;报送的某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精算报告引用已废止文件等。
“合规经营和创新发展是保险公司长期稳健运营的基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专业健康险公司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本结构,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同时,应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以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季度亏损接近三年盈利总额
“立足消费者需求,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意外保险业务”,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在官网如是自我介绍。
那么,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业绩表现如何?该公司保费收入已从2017年的0.5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1.25亿元,不同于成立之初经历了保费收入狂飙阶段,近两年该公司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开始放缓。如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保费收入分别为38.79亿元、41.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和6%,2020年和2021年,该公司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均超30%。
成立以来连亏四年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在2021年扭亏为盈,并连续三年实现盈利。2021—2023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0.20亿元、0.63亿元、0.23亿元。不过,2024年能否保持盈利,不确定性增加。与去年相比,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盈利0.15亿元转为亏损0.91亿元。
“专业健康险公司当前面临的盈利挑战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赔付压力、产品设计与创新难度增加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袁帅表示,今年一季度专业健康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二是赔付率上升,特别是受医疗成本上涨和疾病谱变化影响;三是投资收益下滑,影响整体盈利水平;四是部分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短期内可能影响利润表现。
那么,愿景成为中国领先的专业、特色、生态一体化健康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有哪些发展路径?根据官网信息,该公司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加保障整合模式,推进与医疗、养老、医药、康复等机构深化合作,以建立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作为核心竞争力。
需要关注的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在打造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时,或面临不小的挑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健康保险的经营在健康风险管理中仍处于被动状态,经营者面临着与医院、医药企业、健康护理等机构整合的难题,无法有效构建健康风险管理的完整闭环,进而难以实现医疗支出的有效控制。此外,健康险领域的道德风险问题较为突出,这既包括了事前的逆选择行为,也涵盖了事后的道德风险,如被保险人的过度消费行为以及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现象。
“破解难题离不开打造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支撑精准的健康管理与服务;打造广泛的合作网络与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跨界融合;同时具有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等。”对于如何在专业健康险赛道实现突围,袁帅如是表示。
“迫在眉睫”的增资终落地
寻求增资,是伴随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发展的一大标签。
这背后,该公司面临一定的偿付能力压力。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四季度,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6%,通过增资等筹资举措补充资本金已“迫在眉睫”。值得一提的是,“迫在眉睫”这一表述同样出现在了该公司2022年的年报中,寻求资金“解渴”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般而言,险企提高偿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增资的方式补充资本金,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当前已成功补充资本金便是通过这一方式。
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显示,核准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资格,两家公司各持有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9722万股,持股比例均为14.00%。同意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增加注册资本1.94亿元,由5亿元变更为6.94亿元。据了解,上述两家公司均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新增股东。增资后,两家公司并列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第三大股东。
根据最新偿付能力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9%,较上季度末上升约35.5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5.76%,较上季度末上升约20.22个百分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增资补血可以起到改善偿付能力的效果,不过,更需要从根源着手,比如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等,以此来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善偿付能力状况。并且,险企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利润,发展资本金消耗较少的业务,也就是业务发展要和资本补充相适应。支培元表示,除了增资外,公司还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资本管理,通过提高投资回报率等方式,以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