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日的印巴冲突,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从巴方以及国际社会多数媒体来看,这场冲突最终是在巴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结束的,虽然印方一边是先动手的一方,但是其损失惨重,多架战机被击落,伤亡士兵也不在少数。
然而,印度自己似乎却不是这样认为的。近日,其甚至开始举国欢庆,庆祝印方在冲突中取得了胜利。
(印度邀请70国军官开会)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决定从本月13日放假到23日,整整十天时间里在印度全国开启爱国胜利宣讲活动,目的是把“胜战成果”,传递给每一位印度人。
更离谱的是,印度军方还试图给其他国家洗脑,让全世界接受“印方胜利”的这一“事实”。
日前,印度国防情报局总干事拉纳中将,就向70名驻印外交官发出邀请,邀请其共同听取关于这场冲突的详细报告。
在这场报告会上,印方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制定计划、挑选确定和恐怖主义有关的打击目标的,同时还强调了印度军队通过在多个领域密集开展行动,全面、精准又快速地实现了这些目标。
比如说在5月7日至8日夜间袭击巴基斯坦雷达站时,印方首先是确保了巴基斯坦防空网络持续受到阻碍,这种情况下,巴方不得不关闭雷达,并为了防止雷达遭到更多袭击,将雷达转移到了更远的地方。这个时候,印度空军就使用远程精确制导弹袭击了巴方八个关键空军基地。
此外,印方还强调,巴基斯坦空军拥有中国制造的歼10和枭龙战斗机,这些战斗机都装备了JF-15超视距空对空导弹以及红旗-9地基防空系统,并且在最近的冲突中都曾被使用。但是当印度导弹进行精准攻击的时候,这些系统都“没能有效应对”。
最后,印方强调,此次行动为印巴关系发展树立了“新常态”,也凸显了印度在新时代战争中,凭借军事优势展现出的实力和国家决心。
(莫迪现身,庆祝印军“取得胜利”)
总之,印方的这场会议,就是印军的自夸大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全世界相信印方确实是“胜利”的一方。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自夸大会上,并不见中国和土耳其两国代表的身影。
对于土耳其代表未被受邀,印度媒体也给出了解释,称是因为巴基斯坦在这场冲突中,广泛使用了土耳其制造的“松格尔”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可携带小型武器,在5月7日、8日、9日夜间对印度发起了多轮攻击。并且印方有消息显示,在印巴冲突爆发后,曾有土耳其的运输机降落在巴基斯坦境内,所以引发了印度方面的不满。
而对于中国,印方则认为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对印度采取了公开批判的立场,所以不计划邀请中方参会。
事实上,从这场冲突爆发开始,中方就明确表达了自身的公正立场。在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话时,王毅外长就表态称,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希望印巴两国能通过对话磋商的形式,实现全面持久停火。甚至中方还赞赏了印方有关“战争不是印方选择”的表态。
如此看来,印方因“中方立场”而不邀请中方参会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机)
对于印度而言,其之所以邀请70国驻印军官参加这场会议,主要有三个目标。
一是要重塑国际形象,对冲军事失利的舆论。当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印方损失惨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试图将国际社会对军事失败的关注,转向获得“国际认可”,通过外交叙事来对冲战场失利,营造“虽败犹荣”的假象。
但中国这边,巴基斯坦在冲突中使用的武器,大多数是中国制造,中方不仅拥有装备性能的原始数据,还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战场动态,若中国在国际场合披露这些细节,印度所谓“精准打击恐怖主义”的叙事将不攻自破。
其次,印方还想借这场会议,孤立中巴联盟,构建“抗中包围圈”。
印度刻意不邀请中国,直接针对的就是中巴战略合作。通过拉拢70国,尤其是美欧国家,印方的目标就是削弱中巴在南亚的影响力,并营造一种“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破坏地区稳定”的氛围。
但若是中国参会,可能会联合巴基斯坦的其他盟友,如土耳其和伊朗,在会议中提出反对意见,削弱印度的议程主导权。
最后,则是要转移国内矛盾,巩固莫迪政权。
冲突导致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受挫,莫迪政府需通过外交高光转移民众对军事失利的批评。此前印度通过民防演练和军事演习提振民意,此次邀请外军参会亦是类似操作,这可有效强化莫迪“强势领导人”的形象。
基于以上三点,印方无法向中方发出邀请。
(巴基斯坦也在庆祝胜利)
总之,印度的“胜利成果”展示,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表演,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舆论操控和国际博弈掩盖军事失利。
然而,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国武器在战场上的碾压性表现,以及中国对战场细节的掌握,使印度的“胜利叙事”存在致命漏洞。排除中国参会,既是对中国战略威慑的回避,也是对自身军事短板的遮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