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热搜上出现了一个不起眼的词条,没多久又消失了。

想了很久要不要写这篇文章,因为这样的内容注定不会有流量,甚至会引来一些人的质疑和谩骂。

这条新闻夹杂在日本新首相上任的一波三折中,夹杂在俄乌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夹杂在国际金价涨涨跌跌的起伏不断中,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可它却又和我们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时间回到10月15日晚,费卡华瑞的氯雷他定片(10mg,国药准字H20040557)的注册证书被注销,同一时间被注销的共有80个药品。

注销注册证书,代表着这款药物后面将无法生产和销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后想用上这款药将会越来越难。

这80款药的注销,并不是被吊销,更不是他们不合规或者出现了严重问题,而是自主注销,主动注销。这些药物中包括抗过敏、糖尿病、呼吸系统和肿瘤治疗多个领域。

本来是市场上很常见常用的药物,为什么好端端地就退出国内市场了?用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的原话来说:

“可以预见,即将开展的第十一批集采,原研药再次面临全军覆灭。”

因为集采,这些原研药不可能报出一个很低的价格,甚至血本无归的价格,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退出国内市场。

就在近一年前的第十次集采,不少原研药也被“驱逐”了出去,比如辉瑞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剂、哌柏西利胶囊、氨苄西林舒巴坦注射剂、枸橼酸托法替布缓释片,拜耳的瑞戈非尼片、尼莫地平注射剂、环丙沙星注射剂和阿司匹林口服常释剂型。

再到即将开始的第十一次集采,毫不夸张地说,越来越多的进口药,将从医院消失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和大部分网友的看法一致,都是担忧。

便宜固然是好事,可一昧地便宜,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虽然我也想便宜,也想性价比高,可我更想自己或家人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能有更多选择,哪怕花更多的钱。

人生在世,赚钱的意义无非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有更多的保障和安全感。可如果花钱却无处买到这种安全感,怎能不让人担忧。

而在网上,却出现另一种声音,比如这种:

还有这种:

甚至还有这种:

至此,想起年初的那场风波。

彼时,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华民医生向集采药开炮。郑华民说:

“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

话很短,却引起很多医生和网友的共鸣,比如北京知名中学化学老师曹葵就在工作中发现,自从两年前实验用到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从进口药变成某国产品牌后,实验效果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差距。

后来,郑华民等人联合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医保部门尊重医生临床和患者意愿,可以根据原研还仿制,进口或国产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

随后,多家媒体纷纷发文声援郑华民。

好人没有好报,郑华民的医者仁心和媒体的声援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遭到一些人的围攻。

这些媒体被扣上各种难听的“帽子”,郑华民也不得不清空账号。

到这里,应该说点什么。

一是,很多时候说真话是一种危险的行为,这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顾虑所在。

真话难说,本质上不是因为“不许”,而是真话难听,会得罪那些没有正常思维和认知的大脑,常识和真相往往会激怒愚蠢的人。

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医院看病,有选择用什么药的权利。如果说,病人无法选择自己用的药,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对于那些为进口药退出叫好的人,当他们进入医院后,或许比谁都想要进口药,恨不得把德国的CT、日本的胃肠镜、美国的监护仪全部用上。

我更想说,如果你有种在自己孩子生病时不选进口选国产,我没话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请好好把嘴闭上。

三是,为什么我对进口药的退出如此担忧,想起项栋梁之前发的一个例子。

这张处方中共开了两种药,一种是治病的硫酸沙丁胺醇片,价格1.68元,另一种则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价格131.66元。

还有这张处方,共有3种药,分别是刚被注销的氯雷他定片,价格为2元;孟鲁司特钠片,价格8.5元;还有传统药物,148元。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中医黑,一昧鼓吹进口药,见不得自己好。那下面这条新闻呢?

今年5月的一条新闻,石家庄一名患者在某中医院购买了治疗失眠的中药饮剂,结果被检出了含有西药成分西泮。

当进口药越来越少时,我不敢保证这种新闻是否还会出现。

或者说,这种事情本身就存在,一直存在。

最后,

要想把一个说真话、敢说话的人弄脏弄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说这个人有病。

所以,如果你说我有病,我也不会反驳什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